作文讲评的科学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作文讲评的科学性

孙静怡

广西合浦县海门外语实验中学孙静怡

作文讲评对学生作文具有指瑜点瑕、纠正提高的科学评价功能。它既有具体实在的评估性,又有鲜明深远的导向性。因此,作文讲评是整个作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

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中,重写作轻讲评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讲评次数少、讲评无目标上,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作文讲评是教师(也包括学生本身)对已成作文的一种“评价”,而“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反馈、调控、改进,应是评价工作努力的方向,教学评价应主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诊断,致力于学习过程的促进或‘形成’”。因而应十分注重科学性。

作文讲评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鲜明具体的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预期要实现的学生行为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要使作文讲评有严密的科学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制定具体鲜明的教学目标是首先必要的一步。

作文讲评的目标要与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作文训练紧密配合,在制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时,就根据学生写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把讲评目标设计进去,使“写作”与“讲评”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用作文讲评的目标来检测作文教学的成败,也使得每一次讲评都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不是随心所欲的。

作文讲评目标的鲜明具体,还应表现在可测上。目标具体可测,学生才容易理解接受,教师才容易讲得集中。真正使讲评是一次作文的升华,从而使作文教学朝着预定目标而良性循环,达到最高境界。

目标的鲜明具体还要求它宜单一而忌综合笼统,正象作文要求一样,每次作文讲评也应围绕一个重点,本着讲清一次作文,解决一个问题的宗旨,不可面面俱到。

作文讲评中定向目标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反馈,在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上升。

二、系统渐进的有序性

作文讲评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呈阶梯式进行。从认识论上看,逐层渐进的有序性是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规律的,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造成作文教学程序的混乱和无谓的重复。从实践论看,学生对操作程序的掌握,一般也是从掌握简易的程序到繁杂的程序的。因此,加强作文讲评的有序性是作文讲评所必须遵循的。如我们在进行材料作文的教学时就按“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的聚合思维作训练讲评。“单则材料”训练又分怎样按料命题、怎样归纳论点、怎样运用材料、怎样点照材料等四步训练讲评。

三、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作文讲评要科学,同样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是,在作文讲评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独角戏”的讲评还普遍存在着。“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就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教师多占(或独占)讲评教学时间的做法,使学生产生消极等待和依赖心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抑制,造成了作文讲评的定时失控。

教学对象的主体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时间上,讲评全过程应以学生的有效活动为主,教师要少占时间。其次,还要体现在教学对象上,“我们讲促进人的发展,不是仅仅着眼于少数人,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是这样。”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十分注重教学中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当前的作文讲课现状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优等生或差的作文,而忽视了代表全班主体的中等同学。作文讲评中,或把优秀作文一读,表扬一通;或不指名地批评本次最差的作文,错误地把个别学生的优秀作文看成是教学的成功,而把最差的作文视为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这种偏见使不少教师忽视了全体学生中的主体——中等学生。因此,这种讲评教学的偏向性造成了作文讲评的定向失控。长此以往,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难以有显著提高。而优等生则容易滋生自满情绪而裹足不前,差等生会因自尊心长期受损而产生自卑感。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S—OR法则(即刺激——个体因素——反应学说)。在这里,“个体因素”是关键,教师要更新观念,探索方法,在课堂内千方百计地使全体教学客体内化。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机制,让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讲评目标充分发表见解,甚至允许学生唱“反调”,真正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讲评的过程中去。

四、及时反馈的时效性。

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能对教学起良性的激活作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完善和加工,从而发展其写作能力。“因此,富有成效的发散性加工,实际上必然随着种种相应的或类似的能力。”只有及时反馈,才会有富有成效的加工。根据心理学原理,大脑对一种新知识的掌握,需要在接受新知识的三天内温故而知新,从而得到巩固。如果过了一周再复习,知识遗忘率是原来的一半。心理学家爱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文教学中,从指导作文,形成作文再到讲评和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是个不断接力加油的过程。教师应努力控制好这个流程,抓住讲评契机,及时反馈。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还只停留在指导、写作这两步加工上,等到后两步加工(讲评、修改)往往隔一周或半月。如此,反馈不及时,学生往往因遗忘而缺乏了作文加工的激性。待到讲评时,学生又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再现作文情景,回忆写作目标,这种定时失控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这种低效率的教学,与今天我们提出的明确目标,优化过程,讲究效率的语文教学总目标是极不吻合的。

五、重褒轻贬的激励性。

作文教学主要课堂教学为中心,而课堂教学又应围绕学生有效地学习这一中心,要达到这种学习的有效性,甚至使之“增值”,教师就应该充分引进各种激励机制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教育的职能规定了教育首先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心理),其次是发展智力,第三才是传授知识。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讲评时,应从表现为主,要看到学生作文的每一个闪光点,即使最差的作文,也总有一点值得称道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多一点相对论,应努力发掘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当一个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一点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心理达到亢奋,从而自觉地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不断地自觉地愉快地去自我追求和实现这种成功。学生的这种自发的写作积极性,一经教师的激励,便会爆发出难以估量的写作效应。因此,作文讲评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能忽视激励性原则。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也十分强调不要把人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建议多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去分析、综合、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