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中医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喘病中医诊断

卢忠萍

卢忠萍(绥化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152053)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45-02

【摘要】喘病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相当于西医的呼吸困难,是各种原因引起机体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目的讨论喘病中医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进行诊断。结论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可因外感或劳累诱发。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关键词】喘病中医诊断

喘病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相当于西医的呼吸困难,是各种原因引起机体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所致。临证应重点了解:①呼吸困难发生的诱因。②呼吸困难发病的缓急。③呼吸困难与体位、活动的关系。④伴随症状。⑤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⑥心肺的体格检查情况。并考虑:①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还是其他系统的疾患。②是急性呼吸困难还是慢性呼吸困难。③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结核、肿瘤、炎症引起的,还是变态反应等因素引起的。

一、中医诊断和鉴别

(一)喘病的诊断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可因外感或劳累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具备以上1、2二项即可诊断。

(二)病证鉴别

1.哮病哮指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而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病证的一个症状。如《医学正传·哮喘》曰:“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二者关系为: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病可归为喘病范畴。

2.短气喘与短气之症相似而又有区别。喘者,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倚息不能平卧;短气者即少气,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为快。如《证治汇补·喘病》说:“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气粗奔迫也”。

二、探求病因

1.外感六淫风寒袭肺,外则郁闭皮毛,内则郁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或因风热犯肺,肺失宣肃,甚则热灼津为痰,肺之清肃失司,均可致肺气上逆作喘。又有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复感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气失宣,气逆而喘。如《景岳全书·杂证谟·喘促》中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肺之实邪,非风寒则火邪耳”。

2.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偏嗜,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贪杯等,均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遏肺气,发为喘促;若痰郁久而化热,或肺火素盛,痰从热化,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作喘;或脾胃受损,中气虚弱,肺气失充,宣肃失司而喘。

3.情志不调忧思气结,肺气不畅;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气逆而喘。此即《医学入门·喘》所谓:“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也。

4.劳欲、久病肺病日久,肺之气阴耗伤,肺不主气则喘促上气,故《证治准绳·喘》说:“肺虚则少气而喘”。若久病迁延,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气失摄纳,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为喘,此即《医贯·喘》所说:“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元也”。若肾阳虚,水无所主,凌心射肺,肺气上逆,心阳不展,亦可致喘。

三、病机分析

1.喘病的病机为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2.喘病的病位在肺,与肾密切相关,与心、肝、脾亦有关系。肺主气,可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肺失宣肃,或肺虚气失所主,皆可使呼吸不利而作喘。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之出纳,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上逆于肺而作喘。心脉上通于肺,肺气能治理调节心脉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而行呼吸。本病的严重阶段,肺肾俱虚可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甚至出现喘汗致脱。肝主疏泄,一身气机的调畅均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郁结可使肺气不畅,肝火上逆可使肺气失降,故喘病亦与肝脏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之运化功能失常,则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而为喘。

3.喘病性质有虚实两端。外邪、痰浊、肝郁气逆等实邪壅阻肺气,肺气不利,宣肃失司者为实;肺之气阴耗伤,或肾之精气不足,气之摄纳失常而为喘者属虚;久病因实致虚,或本虚又感受外邪,或在虚证基础上痰浊等邪内生,易成虚实夹杂之证。

四、根据症状特点辨征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或伴痰鸣咳嗽,脉象有力者为实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者为虚。素体亏虚,突发喘促气急,喉中痰鸣有声,或实喘日久,实邪未净,精气渐虚,则为虚实夹杂。

2.辨病位凡因外感、痰浊、肝郁气逆等致邪壅于肺,肺之宣降失司之实喘者,其病位在肺;久病、劳欲,肺之气阴耗伤,肾之精气不足之虚喘,其病位在肾。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二)常见证候

1.实喘

(1)风寒束肺证:喘促气急,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痰白清稀,兼鼻塞、流涕、无汗等表证,或伴发热,口淡不渴,苔白,脉浮紧。

(2)痰热郁肺证:喘逆气涌息粗,痰多黏稠而黄,伴身热,胸中烦热,汗出,渴而引饮,面红,尿赤,便秘,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3)痰浊阻肺证:喘而胸满如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或兼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4)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或紫,苔白滑,脉沉细。

(5)肝气犯肺证: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平素多忧思抑郁,或有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2.虚喘

(1)肺气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白稀薄,自汗畏风,容易外感,舌淡苔薄,脉弱。

(2)肾气虚: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面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弱。

3.喘脱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参考文献

[1]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