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让作业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陈余后

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陈余后

【摘要】传统作业的布置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执行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本文通过对传统作业布置的反思,及对新课程标准和语文学习发展的解读,明确新形势下语文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五大原则,以及作业设计的两种形式,即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设计布置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设计布置作业。

【关键词】设计原则;作业设计形式

“是学生,就得做作业。每天回家放下书包,叹一口气,然后面对像小山一样的作业。‘好累啊!’我常常这样叹息。总想少做一些,但又提心吊胆,万一明天老师检查,那可糟糕透顶了,不是挨骂,就是把作业重抄几遍。每当想到这里,就只好无奈的拿起笔做起来。”“天呀!我们学生何年何月才能减轻负担。如果我提议取消作业的话,大人们一定不同意。学生时代是一生最美好的,但是一提起作业,这两个字无论什么美好和难忘的事都会烟消云散,到底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作业的缠绕。我期望着……”

以上选段出自两位六年级学生的作文《作业的烦恼》。可想而知,这样的作业心理势必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由于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影响,一些教师喜欢将一些原来很浅显的课本知识符号化、抽象化,在课堂教学、作业形式及教学评价方式方面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严重地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也给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极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通过实践,我发现以下作业形式,学生比较喜欢:

一、有宽度的预习作业

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一般目的很明确:(1)试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知大意。(2)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语境,了解字词的意思。(3)在课文读不懂的地方画问号,准备课上提问。孩子们重复着这样枯燥的作业,实在不感兴趣。曾经对本班孩子做过以下调查:

预习内容读生字词语标段提问

完成情况

二、巩固性作业互动

游戏:我来当老师。

方法:学生之间相互出题。如果想给对方出好题目,出题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甚至要考虑一定的出题技巧。这对出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带的六年级的学生,这个作业他们是很喜欢做的。

又如抄写词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抄写。这里就涉及了学生的思考反思能力的培养。到底掌握了没有?学生自己最知道,通过这样短暂的反思,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

三、扩展性作业有变化:

学了《五月端阳》之后,学生议论纷纷,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于是想着布置一个写作的作业。作业之前先让学生回家后每人做一个香袋,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做了很多形式的香袋出来。我把这些风格各异议的香袋挂在墙报上作为教室装饰,并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写出香袋制作过程,写出做香袋的感想和收获。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了,而且又加进了自己的创意,急着要把自己的这中创意和成就感拿出来比较和交流,故写起来特别有东西,特别顺畅,不像平

时写作文那样抓儿挠腮了。让学生既动手又动笔,把理论观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合作型作业有成长

即老师可以多布置一些探索性的、需要多人合作的作业,如调查研究、小记者采访课文拓展表演等。记得在上《挂两枝笔的孩子》,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老师找小亮谈话,至于说了什么?在课堂上,我问这个问题。所有的同学几乎语塞。于是根据我班学生爱好表演这个特点置了课外的作业:演一段王老师找小亮谈话的戏。说也奇怪,一演,当真就进入了情景。那扮演老师的学生,学着平日里我教导学生的样子,一板一眼地给“小亮”做思想工作,挺那么回事。表演完后我问他们,为什么能演如此生动?他们说,是大家想的,进入角色,分配任务,想台词……可以由老师按照需要组成不同的学生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因为学生必须相互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作业,故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这种合作型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社会中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如果在语文作业布置与这些地方文化资源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怀,应该是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新华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编写一流教材推进素质教育——江泽民总书记调阅中小学教材并作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