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王盼盼

身份证号:13118119891004XXXX

摘要: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来讲,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主修课程之一,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其内容不仅涵括了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还涉及到光学工程以及信息工程等多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该课程教学质量对于机械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理论知识较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和光学工程等多项领域,是机械工业领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实现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对于机械相关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具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相对陈旧,理论性知识繁多,缺乏实践,内容涉及到《机械原理》《机床电器与PLC》《单片机》《机械工程控制理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等多个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重复学习,难以保持积极性,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因此,如何改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很有必要。

1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技术课程,也是机电技术类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机电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都有一定的改变。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本文对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提升教学水平,促进高职教育不断发展。

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1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案

想要提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质量,需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并结合实践开展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是教学开展的基础内容,高职教育在前几个学期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在后期以实践为主。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结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组建专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小组,开展工程测试技术、控制理论、机械原理等课程教学。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通过综合性思考,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讲解顺序,并融入多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构建多学科交叉机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章节教学内容需要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合理调整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系统化知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与当地企业开展积极的沟通和合作,通过院校组织活动去企业参观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机电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并及时关注现代科技发展情况。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包含了较多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在固定课堂时间内讲解较多专业知识,还需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和实践教学时间。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特点,教师应整理课程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减少知识的重复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划分为几大模块,开展模块化教学,优化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理论课程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应用机械原理,在机电一体化、单片机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践任务,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设备使用能力。

2.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首先,在理论教学改革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意识,转变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选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教师向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逐步完成任务,教师发挥辅助作用。组长可以在教师的允许下,带领同组学生一同去实验室进行基础实验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并以此为示例开展专业知识讲解,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产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较多,特别是软件编程和机械设计等内容应用率较高。学生通过前期的专业学习,可以掌握较多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操作,可以提升综合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革实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选择,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进行基础性实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有限,且学生在校实验操作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提升操作能力,深入思考社会需求,并设计相关机电一体化产品。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践,可以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并积累更多经验,从而深入理解机械一体化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对交叉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讨论,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组建科研团队,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2.3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常用的评价体现是平时占总评的30%,考试占总评的70%。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学生临进考试“抱佛脚”现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做出修改。将总评成绩分为前期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竞赛成绩、考试成绩五大模块,降低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加强学生既重结果更重平时的理念,成绩的评定时间也由考试学期的期末更改为第七学期末的时候给出。课程组的其他课程学习的好坏间接影响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为此将其他课程的总评成绩综合作为一个基础性参考,反映到总评成绩之中。平时成绩的评价方面,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个版块。互评环节,学生进行组内不记名评价,排出平时表现的先后名次,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排名结合小组整体表现及个人考勤、作业等表现给出。为使学生重视实验课程,总评成绩也受到实验课成绩的影响,实验同样需要分组进行,实验成绩与平时成绩评价类似,但需要突出实验作品的创新性。竞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考量,竞赛成绩是《机电一体化》课程学习成果的一个直接体现,竞赛所占成绩按照获奖等级及名次给出。期末试题的设定上本着“结构合理、内容科学、难易适中”的原则,即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也考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结语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程改革,对学生而言,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提升了教师教学及科研的综合能力。但是该改革还有很多不足,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赵乐斌,袁培佩,胡万强.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2]袁国锋,吕掌权,唐丽萍,李慧杰.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J].河南农业,2017.

[3]何伟,任敏.《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