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

穆红玲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放射科甘肃白银730913)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我院64例脑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7.66±3.23)显著高于常规组(80.11±4.3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75%VS75%),组间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成效,同时还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56-02

临床颅内血管性疾病中,脑动脉瘤较为常见,脑动脉瘤若临床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很容易发生破裂。若一旦发生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头痛加重,并有可能会伴发呕吐恶心,更甚至发生死亡事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不利影响[1]。临床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比较常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生命。而此种术式流程较为繁杂,需要护理人员高度配合。此次实验特此以我院64例脑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探讨围术期护理配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05月-2016年05月间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64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通过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予以确诊,排除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其中研究组17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41~82岁,平均(68.7±5.5)岁;常规组中18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40-81岁,平均(67.9±5.4)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全麻情况下实施介入栓塞治疗,从股动脉开始,穿刺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按照临床诊断结果,确定肿瘤部位以及大小,取直径合适的导管,通过X线阴道,将微导管置入,完全填塞颅内动脉。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手术准备、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心理干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积极干预患者心理,消除其不良情绪,缓解其临床症状。护理人员需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以此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耐性倾听患者主诉,全方位予以心理评估,并按照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告诉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康复,让患者在面对临床治疗时,由一个正确的态度。(2)术前基础护理:手术前,抬高患者头部30度,避免升高全身动脉压而引起严重出血。保持患者所处环境呈安静状态,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入室后到手术开始这段时间,护理人员详细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针对血压较高的患者,可予以降压措施。(3)术中:协助医生做好麻醉工作,术前完成隐私保护、体位调整,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照医嘱予以全身肝素化治疗。遵医嘱为患者持续滴注生理盐水,压力泵维持在350~400kPa之间,防止残血回流或形成微血栓。(4)术后:等到患者意识清楚后,为其实施头颅CT检查,观察颅内表现,确定无异后将其送入病房。术后呈平卧位,予以制动限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若患者病情稳定时间超过2h及以上则拔出股动脉鞘,同时进行加压包扎处理。按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让患者高度舒适感。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脑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发现均正常,视为显效;脑血管造影诊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视为有效;脑血管造影诊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变化,且有严重化趋势,视为无效。以我院自拟问卷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脑动脉瘤,即是指因为脑动脉腔内增高压力了、局部先天性缺陷等原因,而导致脑动脉内腔异常扩大,使脉壁形成瘤状的一种突出症状[2]。此病在临床颅内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当患者遭受外部刺激或是久治不愈的状况下,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引起脑动脉瘤破裂,进而发生癫痫、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3]。介入栓塞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主常用的方法,其优势表现在术后康复快、术中切口小等,但是此种术式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手术操纵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及技能素养。

在此次实验中,研究组通过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此种护理方案与传统常规护理方案有较大的区别,比较重视护理内容的针对性、全面性以及优质性[4]。在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期间,要全范围考虑到患者的各个方面,如心理、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观察以及术后护理等,针对围术期中患者的心理、生理、病情予以全面、持续的高质量护理,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面对临床手术治疗,进而提升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综上所述,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围术期中,予以护理配合,有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此种护理干预方案意义重大[5]。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永霞.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04:506-508.

[2]张慧丽.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02:132-133.

[3]郭瑞萍,杨瑞.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的治疗及围术期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2:132-133.

[4]马金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39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01:230-231.

[5]孟彩婷.围术期护理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5: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