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康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略议康熙

邓秀桃

邓秀桃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实验中学434300

一部《康熙大帝》和一部《雍正王朝》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眼球,尘封多年的历史跃然于纸上,崩跳于视野。康熙以能干,千古一帝的光辉形象进入国人的眼帘。历史真的是如此?君主伟大与否谁说了算?衡量伟大君主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选不好,结果就会出问题,我个人认为君主伟大与否的标准:君主对国家和民族的长久贡献,而不是君主的个人能力。这种贡献不是暂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而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无弊。

传统学者对康熙的评价: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打败噶尔丹,治理黄河,学习近代科技。

智擒鳌拜,说明康熙很能干,也只能说明孝庄皇太后的能力,这和伟大没有一点关系,这不过是清政府内部皇权争夺战,变更的只是国家实际领导人,这是孝庄皇太后和康熙为自己和爱新觉罗家族而成,为自己的皇帝宝座而斗,根本无济于国家和民族,和老百姓毫无关联。

平定三藩,更是为了维护皇权,三藩之乱,近似于“八王之乱”,“靖难之役”只不过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夺权战争,与贡献丝毫无关,历经八年的三藩之乱,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碳,哀鸿遍野。最终康熙棋高一着,胜了。也只是因为他的手段比吴三桂高明,说明他的确能干,不涉及到贡献,自然和伟大没有关系,假如李自成打入北京,政治眼光高远一点,有吴三桂投满吗?假如吴三桂不在岳阳称帝,不延缓时机,不给康熙以喘息的机会,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都要重写。也许有人说,康熙维护了领土的完整,难道不算贡献?试设想,假如吴三桂胜了,他会允许分裂吗?肯定不会的。也就是说,战争,不论输赢,国土都是完整的,不存在分裂的可能,这和俄国分裂新疆有本质的不同。

雅克萨之战(1685-1686),这是清政府军力最强的时期。沙俄投入的兵力也就800多人。劳师远征,粮食、弹药有限。清军一万多人,数倍于俄军,水陆并举。这种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1689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把西伯利亚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送给俄国,以此换来了百年的安定。有部分历史学家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确实有点纳闷,不敢苟同。

远征噶尔丹,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一与之衡量,毕竟是噶尔丹首先挑起了民族分裂事端,御驾亲征,摆平漠西,虽然实施种族灭绝,但结果令人满意。治理黄河,每个朝代份内之事,赶上了顺便治理,举手之劳,此等政府本能,不能冠之以伟大。明朝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还治理过黄河的水患,而且治理得不错。收复台湾,可圈可点,彰显领导层的雄心魄力,但是当时收复台湾和现在的台湾问题不可同日而语,不俱备可比性,收复台湾可用杰出,但不可用伟大点评!

历史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座标系作为参照,它是由纵向和横向组成的。纵向看满清取代汉明,带来了短暂的“康乾盛世”,横向看,我们可以感知清朝的落后,下面我们把康熙与同时代的路易十四,彼得一世比较就可以得出惊人的结论。

康熙与彼得一世几乎一样的好学。彼得一世将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并且彼得一世非常重视教育。康熙对科技仅限于个人兴趣,并未把它推广到全国,顶多是个人作秀,康熙故意迫害帝师徐元梦有史可查,作为一代“明君”竟有如此诟病,不可理喻。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火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人物戴梓就这样被充军关外。

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英雄的本质,满人入主中原,汉族的礼仪,制度可继承,但永远没有中原汉族的眼光与胸怀!

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渴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咋一看,有点荒唐,痴人说梦。但就是这位君主在位时期,重视科技,发展教育,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文字狱,以维护满族统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时期的法国,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打开,加强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海禁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海禁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停步不前,也导致了对世界的茫然无知,闭关锁国自康熙开始,中华民族怎不落后挨打?

康熙晚年,禁上公开讨论天文和历法研究,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清朝的合法性,1715康熙在科举考试中也禁止了相关内容,就这样文字狱成了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人之力,成功改变考官及书生的兴趣,几百年,真是能干至极。清朝后期无知无能的种子就是康熙一粒粒播下的,满清将愚昧麻木植入我们的民族,严重阻碍了我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进步,堪称罄竹难书。从康熙与路易十四、彼得一世的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他们三个人都很杰出,非常能干。但康熙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远不可与路易十四、彼得一世相提并论,所以说康熙非常能干,但并不伟大,能干与伟大没有关联。也许有人说大明王朝专制昏聩,尤且在思想上相对唐宋较为严苛,但明朝时期思想家层出不穷,星光璀璨,王守仁、李贽、顾宪成、顾炎武、黄宗羲等。伟大思想家的出现,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伟大的智慧,而长达260多年的满清,居然没有一个思想家,长期处于文化沙漠,仅有一部《红楼梦》流传于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皎洁的朋光同时同样映洒在康熙、彼得、路易十四身上,带给法国、俄国的是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带给中国的是落日的余晖,我们称之为“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