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07
/ 2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吴海珍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中学吴海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思想品德的沉闷课堂虽渐少,但有良好课堂氛围,理想教学效果的课堂也颇少。针对此情况,本人从树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堂理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等几个角度分析如何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使课堂的老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四大要素达到和谐,生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课堂氛围和谐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冲击下,枯燥沉闷,缺乏生气的思想品德课堂渐渐少了,但真正能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认知、能力、觉悟”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思想品德课堂也不多。总体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不高,思想品德课堂结构未得到很好地优化。构成课堂要素是众多的,其核心是老师、学生、教材和方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也就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媒介,以目标分层为导向,在一定而有限的时间、空间里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使结构的诸要素优化组合,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就是要使诸要素达到一种和谐。和谐的课堂势必要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达成。因此,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和谐课堂氛围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

和谐课堂氛围是指能够让师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其中分享彼此的一种教学氛围。这种课堂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和谐课堂氛围由理解、对话、民主、自由和宽容等元素组成。它散发着理解的气息,包括师生彼此的理解,师生对教材和自己的理解;洋溢着对话的精神,师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共识、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上的沟通。

2.意义——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70%。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实现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二、精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一)树立“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理念,奠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树立的是“预设”课堂理念,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会有一节好的课堂教学。结果导致课堂呆板、缺少活力。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课堂理念。当然,这里的“动态生成”课堂并不排斥“预设”课堂,而是要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思想品德课堂首先是预设的课堂。教师要在课前认真解读教材和课标,梳理整合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思想品德老师必须认真备课,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每一节课进行科学巧妙的设计;同时还是一名出色的预测家,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整合教学资源,挖掘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缺乏对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刻挖掘,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反而成为他们身心发展的“藩篱”,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激发学习动力的氛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思想品德教师务必要整合教学资源,挖掘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

1.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习兴趣之火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不会自愿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能真正体现。学生之间的厌学情绪会互相影响,影响课堂氛围。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趣最好的方法。情境教学,它是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其思维发展。情境教学就是要抓住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同时,也能内化道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课堂生活化,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就要运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课程资源,也就是把社会当作课堂,把课堂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师把生活引进课堂时并不是现实生活的克隆或翻版,要注意辨别与选择、矫正与改造、提炼与提升,使教学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要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要求。同时,还要把教学当成生活。教与学对师生而言,不仅是任务,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生命的活动方式。我常找学生身边的例子,社会当下发生的新鲜事,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材料运用到课堂中。

3.多媒体教学,与时俱进常教常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既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运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容量,克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苍白无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抓好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氛围的创设者、组织者和维护者,是导演;学生则是和谐课堂氛围的主体,是主角。处理好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也就抓好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唱响了和谐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1.放手让主体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自然,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精神的愉悦,以培养学生对本学科良好的情感态度;而且要让学生在经历知识探索的基础上,敢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从而形成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无疑给思想品德课堂吹来了一股春风,一股叫做教师“放手”的春风。在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教师要从以前的权威中、管理中放手,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奥秘和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提升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自己能力和技能。

2.处理好自主与引领的关系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闪光点的发现者。思想品德教师要处理好引领与自主的关系。教师放弃了自己作为指导者或引领者的职责,或是他不具备指导或引领学生学习的能力,如此的课堂绝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但不等于专业地位上的平等,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远远在学生之上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课堂教学的过程思想品德教师不能仅仅是对学生正确看法的认同和尊重,更要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夯实观点、道理)、该提升的提升(提升情感、价值取向)。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时地精讲。这样才能营造有效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而非流于形式。

3.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酌情适度地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并不矛盾。从宏观上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学生必须的。前者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后者则有利于情感的熏陶、能力的提高。选择其一,忽略其一都会影响课堂的氛围和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导致的是枯燥的沉闷的课堂,学生成了听筒。但完全地抛弃它,又将导致流于形式的热闹。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适时适度地精讲,使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各得其所,各显其能。思想品德老师必需肩负起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的引领的职责,提高引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样才真正地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一个整体,构成课堂的任何一个要素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就要树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堂理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参与课堂的一切要素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自然生成的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的境界,我坚信,只要思想品德教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前进,这种自然而然的和谐课堂氛围就会呈现,高效的课堂就会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