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学生骨干”引领及构建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高校“网络学生骨干”引领及构建机制研究

唐瑶魏学庆

摘要: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成长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多元化的深远影响。如何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科学引领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新形态的高校管理协助者—“网络学生骨干”正日益凸显其监管功能与疏导优势,高校应与时俱进、切实教育、引导、管理好这一全新群体。本研究通过在大学生身边培养网络学生骨干,探索新型思想引领和队伍构建机制,以期优化高校学生工作载体和途径,建设积极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网络学生骨干思想引领构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4-0095-02

一、高校学生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和网络高端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性、交流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思想观念、精神世界有了更显著的转变。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成为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大学生已经成为最大网民群体,高校教育的对象、内容、任务和环境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具有着实时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网络冲击对高校学生管理、思想引领等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大学生登录注册的网络主要有:校内(人人)网、腾讯QQ、百度、新浪网、搜狐网、淘宝网(天猫)、优酷土豆网、网易等,其中前两个网站注册量最高,分别为76.6%和71.1%。一项较新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基本是通过网络的途径知晓、时评国内外时事或突发事件,其中各大门户网站、人人网、微博排列前三。大学生对于网络传播的社会突发事件了解度非常高,“7.23动车追尾事故”知晓度达89.3%,“我爸是李刚事件”达83.9%。网络显然已成为高校学生了解社会、传播信息、学习交流、乐享生活的最重要途径和工具,正以强劲的势头且广泛、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行为规范等。网络环境下高校需要合理规划、运用网络的强大特性,努力占领网络工作阵地,掌握全新的方法和现代化技术,对社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筛选、运用,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创新教育新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从而更好的促成学生成人成才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环境促成高校“网络学生骨干”形成

作为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时刻关切、关注学生所思所想,反映、反馈舆论聚焦集中点,那些越在短时间引起大学生广泛热议的人或事,就越对大学生产生极深影响。随着社会环境、人性观念、利益关系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化,网站、贴吧、论坛等网络上显现的信息变得博杂冗繁、良莠不齐、多样复杂、真假难辨,不同时期阶段,网络热点不断,地域、内容宽范,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舆论动向,再经过网络点击、顶帖、相传,即刻引起众多大学生关注。而且学生们比较关注身边同学和朋友的动态,转发或分享各自见解,善于交流沟通,不断形成网络热点,但这些会或多或少存有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网络信息的紊乱会对大学文化产生干扰和侵蚀,如能加以适当的、正确的引导和把握网络舆论,扩大学生的视野,合理的筛选、应用有效信息,将有利于人心安定、维稳工作开展,挖掘网络交互价值,发挥社会性网络潜在的学习和教育价值,引导大学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积极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网络的全球化,如何引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因此,组建一支介于大学生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之间,以大学生为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新形态的高校网络学生骨干应运而生,这对于高校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把握学生动态,调控突发问题显现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网络学生骨干,不需通过班团的民主选举,也不由班主任、辅导员等任命,主要是网络虚拟化中的创新人员,他们在网络时评、舆论中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和号召力力,分析深省感染、见解独到新颖,观点、言论等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具有说服力,“学生影响学生”,“在学生身边培养网络学生骨干”,对学生的思想、言行等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三、高校“网络学生骨干”思想引领途径

(一)高度重视,全员育人。

高校应提高网络教育、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的重视程度,上下合力、全员育人,加强软硬件建设,配套设施和措施,本着“以科学的理论培养人,以民主的氛围德育人,以正确的言论引领人”宗旨,在校园网络及时提供权威可信、精品荟萃、范畴丰富的多元化信息,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融入思政教育,使网络成为党进行理论和政策的宣传和教育阵地。

(二)引领方向,合力言论。

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传播速度和交互性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网络学生骨干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借助其影响力,在互动交流中把正面、积极、理性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影响和感染网络人群,引导和调控校园网络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不仅创新了网络信息沟通方式,而且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渠道、新阵地。

(三)创新议题,分散转化。

网络信息日益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各个重要环节,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不良信息会对大学文化产生干扰,进而侵蚀校园文明构建,因此网络学生骨干要努力占领网络工作阵地,根据不同时期、事件优化话题,扬长避短,创新正面网络议题,提供、转移、跟踪其他社会热点,分散不良议题注意力,转化不健康思想舆论,引导主题往有价值、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四)专兼结合,权威发布。

培养专职网络学生骨干和兼职学生,专职关注热点、创新议题、权威发布、正面评议,兼职主动跟帖、激励支撑、理性评判、杂糅整合。专职网评注重树立权威形象,尽力做到精神领袖,兼职在增加信任感的同时悄悄跟随,注意角色定位,影响并感染其他舆论,二者有机结合,寻求搭配,稳定舆情环境。

(五)柔性管理,亲和疏导。

网络传播具有实时、全球、高效等特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前大家几近平等,只是凭共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氛围舆论,舆情依靠激励、引领、启发等进行“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尊重人格,理解人心,增升亲和性,驱动内向性,以疏为主,以导相辅,不断增添网络润滑剂,升华网络学生骨干的感召力。

四、高校“网络学生骨干”队伍构建机制

(一)创新模式

网络学生骨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以传统管理学生干部等理念来开展工作,包括其人员不需经过学生选举,不需经过学校任命,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灵活掌握人群结构,利用特殊网络领袖发表正面言论,引导舆论,应对舆情,引领他人看到事情深层次问题及所蕴含的意义,坚持网络学生骨干来源于学生,生活于学生。

(二)培养素质。

网络时代,高校应重视网络学生骨干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思想素养,展现良好品质,武装理论观念,引领正确方向,核心内容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促其思想更大胆、更具有创新性。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人生观念,充分的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提高网络宣传力量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才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潜移默化,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三)提升能力。

高校对网络学生骨干应以稳定为前提,以育人为目标,加强其自身修养,大力提升工作能力。修养要动态性的与时俱进,能力要持久性的改进提升,在培养信息收集贮存、自我管理约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开展文字处理、沟通交流及团结协作等其他方面的业务培训。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要提升应变能力。

(四)树立形象

内强骨干能力,外树良好形象。树立人格魅力、精神领袖的形象,对他人有着润物无声的感召。不断加强党史国情教育,使其思想政治坚定、综合素质高、形象俱佳、堪当重任,借助网络学生骨干的影响力,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身内化建设,提升自我学习、自我调控和自我成长。

(五)有效监管

工作开展富有成效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的透明、有效、灵活、科学的监管机制。网络学生骨干秉着协作、奉献精神锻炼、提高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言论是任意、随性、自由的,要引导他们审时度势,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学生网络管理的协同效应,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发展,网上网下联动,发挥好有效监管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网络学生骨干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工作途径。高校应将网络学生骨干优势充分发挥及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网络传媒为主阵地的网络学生骨干思想引领和队伍培养机制,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朝着稳定、和谐、科学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

唐瑶(1981—),女,江苏灌云人,淮海工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5)。

魏学庆(1978—),男,江苏沛县人,淮海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5)。

参考文献:

[1]尚俊杰,霍晓丹,孙也程.高校网络舆情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中国青年研究,2010(08).

[2]葛晨光.试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3]宋芳.试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新型学习能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l0(01).

[4]杨博,“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15卷,第1期.

[5]李昌祖,周杰,郑苏发.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EJ].江苏高教,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