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创新管理与成效

/ 2

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创新管理与成效

顾小妹谢燕通信作者

顾小妹谢燕通信作者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总结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方法:医院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定期组织培训,每季度下临床督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创新管理,落实规范,持续跟踪。结果:专科护理小组除提供知识及技能培训外,通过创新管理的举措,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结论:提高了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提升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49-01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implementationmodelandachievementsofthespecializednursinggroupfordiabetespatients.Methods:thehospitalestablishedthespecializednursinggroupfordiabetespatients,organizedregulartrainingcourses,andsupervisedtheclinicalwardquarterly,intendingtofindoutproblemstimely,innovatemanagementcontinuously,ensureimplementationofregulationsandkeeptrackingforthesystem.Results:inadditiontooffertrainingforknowledgeandskills,thespecializednursinggrouphaspracticallysolvedclinicalproblemsthroughinnovativeadministration.Conclusions:theinnovationsonimplementationofthespecializednursinggroupfordiabetespatientshaveimprovedqualityofnursingcare,loweredincidenceofadverseeventsandpromotedpatientsatisfaction.

【Keywords】diabetesspecialistnursingteam;practice;effect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各专科护理小组的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专科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化。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也俨然成为各医院专科护理队伍的一支主力军。我院自2010年2月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以来,不断创新管理,解决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了糖尿病专科护理的质量与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成立医院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由大内科护士长任组长,44个临床一线科室护理骨干经科室推荐与自主报名的形式,成为该护理队伍的一员。年龄在31-42岁之间,均为女性,平均35岁。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26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3名,护师31名,其中包括江苏省糖尿病专科护士2名、苏州市糖尿病专科护士2名。同时聘请内分泌科主任担任小组顾问。

1.2方法

1.2.1制定小组工作制度、职责及培训计划

将44个临床单元按收住患者特点分为六大组,每一大组推选一名为小组核心成员,制定了专科护理小组组长、核心成员、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确定具有会诊资质人员名单。制定每年度小组工作计划,第一年全面培训小组成员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第二年开始每季度以案例形式学习糖尿病相关内容,找出临床工作中的困惑及未曾被规范的问题,通过向专家求教及向上级医院学习的形式,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规定,力求更具规范化及可操作性。同时,根据科室收住糖尿病病人情况,指派小组成员外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促进自我成长和科室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1.2.2根据安排每季度下临床督查一次,督查内容主要包括

①台账资料的管理:科室是否设专科文件夹、专科小组培训课件是否齐全、专科护理流程及指引等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科室人员学习及考核记录,快速血糖仪室内质控是否符合规范等;②临床专科护理质量:根据制定的专科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考核;③专科护理文书记录:专科护理记录是否规范,病情评估有无专科特点;④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掌握专科知识、操作流程、工作指引等[1]。

1.2.3通过督查,发现临床主要问题

①非内分泌科护士及轮转医生对胰岛素剂型认识不足,造成医嘱开具错误、药物使用错误、用药时间与进餐时间不匹配、胰岛素笔芯开启后超过使用期限等不良事件。②血糖监测盘不统一,物品放置不规范,科内一般采用普通的托盘、纸盒或者塑料盒等盛放监测所需物品,由于在垃圾处理时各类垃圾堆杂在弯盘内,一旦不慎就有可能误伤自己,引起针刺伤。③缺乏专科指导工具书: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重在疾病知识的宣教,包括每天总热量摄入的计算、餐次分配,运动时间、强度的选择,药物服用时间、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低血糖表现、处理及防范等。非内分泌科护士的工作重点绝大部分放在了科室重危患者身上,一旦触及以上相关知识时可能会有生疏感,迫切需要有专科的指导工具可随手用来学习,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④临床护士对患者发生低血糖不敏感,未认识到血糖高低变化的危害性,表现在血糖过高或过低时汇报及记录意识不强,预防处理不规范,缺乏后续的动态观察。

1.2.4根据督查问题不断创新管理,规范落实

①针对胰岛素剂型认识上的不足,2011年6月小组设计了胰岛素笔用标识贴,将标识贴上部涂成与胰岛素制剂相似的颜色,并注明与进餐的时间关系及开启日期,黏贴在胰岛素笔的固定装置上。标识贴上还有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栏,以便于护士操作时核对。该标识贴申请了2014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420617992.8),使用至今胰岛素不正确使用情况大为减少。②针对血糖监测物品放置不规范这一现象,小组于2013年专门设计了多功能医用血糖监测盘,将每样物品固定放置。血糖仪收纳区适合于临床现使用的各种型号的血糖仪,同时还可放置临时性的胰岛素笔,各项操作尽量集中,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操作后期因垃圾处置引起的针刺伤,提高了临床护士的满意度,并申请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066965.1)。③针对专科知识薄弱的问题,2013年1月制作了糖尿病护理教育台历,内容涉及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相关知识,低血糖定义、表现及规范处理流程,血糖监测意义、快速血糖仪室内质控操作流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每个临床护理单元一本,作为护士自主学习的工具书,翻阅方便,经济实用,可给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④2014年第三季度专门进行了针对糖尿病饮食及低血糖的知识培训,抽取每个科室不同层级的护士各三名,设计案例进行考核,内容涉及糖尿病患者总热量计算、三大营养素分配、餐次安排,低血糖分型、临床表现及规范处理流程,规定凡发生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空腹血糖在10.0mmol/L以上、非空腹血糖在15.0mmol/L以上时必须汇报医生并观察记录。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小组成员的职责,要求将制定的各项工作规范落实于临床,对于各科室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与专科有关的疑难问题由小组成员提出护理会诊申请,会诊后小组成员按要求组织本科室护士按指导意见落实护理措施[2],专科小组核心成员每季度督促检查各病区专科工作完成情况[3]。

2结果

2.1创新管理后胰岛素用药错误不良事件明显减少[4]。

2.2创新管理前后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引起的针刺伤及护士满意度比较,见表1。

2.3创新管理前后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1创新管理前后针刺伤及护士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散布在医院各个科室,需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5],也需要临床护士掌握更多的专科知识为糖尿病患者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除了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更注重倾听护士的声音,通过头脑风暴及开拓创新,从根本上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创新管理的举措得到了院领导、临床医生、护理同仁及患者的认可,也提升了护理小组成员的工作成就感[6]。

参考文献:

[1]王幼芳,王芳.专科护理巡查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05-106.

[2]屈红,夏秋江,王青丽,等.临床护理专科小组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436-2437.

[3]彭美娟,梁宝卿,黄静,等.口腔专科护理小组联络护士规范化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28(2):13-15.

[4]顾小妹,诸海珍.胰岛素笔标识贴在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807-3808.

[5]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6]谷小燕,陈嘉莉,胡华琼,等.胸腔置管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与临床实践[J].中华护士杂志,2011,46(4):367-368.

作者简介:

顾小妹(1973-)女,本科学历,护士/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

谢燕*(1978-)女,本科学历,护士/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