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师的人格品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谈德育教师的人格品位

倪薏葶

倪薏葶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培养和造就学生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德育教师来说,人格高于一切。那么,一名合格的德育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品质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德育教师人格品质政治品格科学文化素质爱生之心敬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060-02

培养和造就学生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各学科中,德育课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方面担当着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发展的必修课程。德育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完美与升华,它不能不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忽视人格教育,就背离了德育课的学科性质,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培养健全人格是德育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注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对德育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呢?确立完整的德育教学观念,提高德育教师的人格品位,建立教学模式,讲究教育艺术是实现人格教育的基本策略,其中,德育教师的人格品位具有决定性作用。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德育教师的价值观、个性、风采、气质、态度等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共生作用。对德育教师来说,人格高于一切。

那么,一名合格的德育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品质呢?

一德育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师则要按照社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诸多教育影响中,对学生产生最深刻、最持久作用的则是教师本身的政治思想素质,而德育课教学的特殊本质及规律,决定了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对于一名合格教师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德育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有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现在德育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德育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知行统一。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名合格的德育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德育教师要具有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每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等。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所以,德育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指路人,而且还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由此可见,德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进入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那就成了井底之蛙,跳来跳去也只看到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做到触类旁通,也难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德育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曾用象牙雕刻了一位少女,雕刻时已倾注了满腔热忱和情愫。像雕成之后,他又深情地注视着她,珍爱着她,抚弄着她。终于,石破天惊,奇迹发生了。这位象牙雕刻的姑娘活了,王子的感情之弦终于拨响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和爱情之歌。这一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条感情的河流,是爱与敬共鸣的河流,感情的河流不干涸,爱的风帆永远不落。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德育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德育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德育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德育课教学的灵魂,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有关爱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设计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增强其说理性,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德育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出现更多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四德育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我国古代的老中医,在弟子满师时要送两件礼物,即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教育弟子看病风雨无阻,昼夜不分。如果说古代人都那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话,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更应讲求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特别是当前在德育课被认为难教,德育教师难当的情况下,则更需要德育教师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德育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特级教师郄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德育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像春蚕一样毫无保留地奉献,从而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德育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德育教师要做到“两要”、“两不要”,即: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内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不要单靠口头说教;要尊重热爱、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不要靠大棒来维持教师尊严。只有这样,德育教师的人格示范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