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生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浅谈农村留守生的教育

关惠

关惠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白银五中7309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留父母和孩子在家而自己到城里打工,这些被留在农村家里的孩子就称作“留守子女”,在农村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子女称为“留守生”。由于留守生大多处在儿童或少年时期,不能及时得到长期在外的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生”队伍在教育上就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留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及安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作为农村中小学校和老师应该伸出一双援助之手,采取相应对策,帮助留守生解决问题,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一、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生在校具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孩子通常留在家中让老人照顾,但是农村老人大多文化水平低,体弱多病,大部分老人对小孩又溺爱有加,教育方法不当,代沟明显,再加上老一辈的价值观念落后于时代,很难与孩子们形成共鸣,小孩与爷爷、奶奶没有共同语言,使孩子的正当权益受到伤害,他们也不愿意与老人进行交流。因此留守生的心理及日常行为不被家长所了解,就不能及时接受家庭教育和指导,不能很好地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不良行为就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了诸多不良习惯。

2.家长监护力的缺失,留守生安全无保障。一般儿童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制力,容易成为受伤害的对象。农村上学的路途一般比较遥远,儿童的人身安全存在着重大的隐患。儿童是个弱势群体,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现在孩子的青春期发育较之八十年代提前了大约三至四年,孩子的身体成熟与性心理成熟年龄严重不同步,孩子对性知识既无知又好奇,性过错行为也极易发生,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发达,许多孩子在网上与陌生人交往,极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哄骗,以致于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许多孩子从此走上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地步。何况留守生缺少家长监护,他们的安全问题不更令人担忧吗?

3.父爱、母爱的缺失,造成很多留守生性格心理的不健全。现在大多数留守生都是独生子女,同辈们的交流本来就少,父母又不在身边,缺乏亲情的关爱。孩子们渴望亲情,这是他们的天然需求。可是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足了的钱,孩子接受了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需要父母亲情的呵护、爱的滋养。孩子们想知道父母在做什么、为什么离开他们,他们想听到父母的声音,他们想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由于孩子缺乏亲情的关怀,他们体会到的是人情的冷漠,过早地承受他们所不能承受的东西,使得他们性格内向自闭、孤僻乖戾,甚至出现反社会攻击性人格。

二、应对的措施

1.学校要建立对留守生的监护体系。首先,要建立留守生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并且学校与家长或家长委托人保持紧密的通讯联系;第二,要组建帮扶对子,对每个留守生都安排一名负责并且方便的同班同学做协助监护员,如发现留守生有困惑或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报告老师;第三,班主任老师要对留守生进行特别“监护”,并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留守生在学校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消除冷漠和孤独,能够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

2.老师要用爱来优化留守生。面对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生,教师应该以热爱、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喜欢表现好、成绩较好的学生,造成喜欢一些学生、冷淡一些学生的局面。尤其是有些老师会认为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课堂表现不好、课外行为举止怪异的留守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反复性大,往往教育态度变得急躁、简单粗暴,其结果适得其反,教师失去了信心。爱因斯坦说:“善于宽容,也是教师的修养感情问题,宽容中蕴含着理解、信任、平等,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们诚挚的热爱。”当留守生屡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有将相之气、绣花之功、细水长流之心。所谓的留守生,可能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老师应去关心研究他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留守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可能个性受到压抑就浑身不舒服,于是出现一些畸形心理和行为宣泄。一旦你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尊重他的人格,让他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他就会沉浸在喜爱的事物中,其他方面也会潜移默化。因此老师应该用源源不断的爱去优化这些留守生的心田,去启迪这些留守生的智慧。

3.学校要利用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育留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集体生活中,可弥补家教的缺失。杜威认为,经验只有在生活的动境中才能发生和改造。富有教育意义的人际互动情境可以亲身体验道德要求,改变孩子的道德认知,因而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进行“生活教育”、“进步教育”、“节约教育”和“体谅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留守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留守生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例如可以举办诸如“爸爸,我理解您”的主题演讲,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4.老师要注重教学中的细节,润物细无声。例如,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让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认为老师说得怎样”、“谢谢你们的建议”等言语引导、激励留守生,把留守生带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中。

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留守子女队伍日益扩大。留守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多,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需要学校和老师采取更多有力的对策来帮助和关爱留守生。当然更需要国家、社会、教育各个部门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合力,滋润留守子女干涸的情感空白,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