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申洪林

申洪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物理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由“学会”到“会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课程标准已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置身其中迎接这种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授课教师已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教师已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物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物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应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课改工作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善于诱导,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的目标。

三、转变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和学生共同在“渔”的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建议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如试一试、做一做、实验探究等。物理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标提出的各个教学目标,深刻领会编者在教材上设计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活动的出发点和意图,改变物理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个转变:

1.由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

重视结论的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直接作用,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的趋势。而重视过程教学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的途径。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情景展现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具体情景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重视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重视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概括等探索性活动的设计。

2.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则是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亲近和热爱,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勇气,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的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由重视定向思维转向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问难,使学生品尝到标新立异的乐趣,从而保持终身的探索兴趣。

四、善于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自主化,变“学会”到“会学”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是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所以,学生学习物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应用,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能源,光纤通信,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等,如果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观察了,却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实践、探究,才能真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会求知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真正做到“学会学习是最大的智慧之源”。

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物理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从新课标、新教材特点来看,物理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其广泛,注重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近几年来,纵观各地的中考试题,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西气东输、磁悬浮列车、神舟五号、环境保护、伊拉克战争等,无不成为中考物理关注的热点,它既考查了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向,关心社会的自觉意识,也考查了学生捕捉社会热点、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重组。此外,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社会活动、家庭生活,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等都为学生吸取知识营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学生对于新的物理科技知识,有可能比教师接触得早,接受得快,作为物理教师要对知识的更新有更高的敏感度,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放下架子,不会的就要弯下腰来,拜学生为师,共同携手进步。做“研究型”教师,做“多能型”教师,做与时俱进的教师。

六、在新课改中,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新课改中,物理教师也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教师是不是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地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当今教育全球化、开放化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己任,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大坪中学5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