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衰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衰的临床护理分析

杨霞

胡大一心血管病医院心内一科255213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衰护理的方法。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34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1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心衰护理,对观察组行综合性的心衰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数值较低,参照组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数值较高,两组的对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的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行综合性的心衰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心衰的症状,对患者的的预后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衰;护理措施;综合性护理

重型的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预后效果较差,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极高。因此,心脏瓣膜疾病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心衰是心脏瓣膜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本文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衰护理,并得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

34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17例,所有患者均有心慌气短、口唇青紫等症状,均已证实有心衰迹象。观察组患者年龄(51.28±7.46)岁;体重(67.23±3.92)kg;性别:男9例,女8例;病症:风湿性心脏病9例,缺血性坏死3例,先天性畸形1例,退行性病变4例。参照组患者年龄(48.91±8.32)岁;体重(68.54±4.78)kg;性别:男10例,女7例;病症:风湿性心脏病10例,缺血性坏死4例,退行性病变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心衰护理方式。

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的心衰护理方式。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后的患者实行密切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之后的一周之内都需要对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以及心律等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若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向责任医师报告。患者手术后的用药要遵循医嘱,在对患者用药时,应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用药,避免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2]。

1.3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分,为患者准备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调查问卷,分数小于50为正常;分数在50-60之间为轻微至轻度焦虑/抑郁;分数在60-70之间为中至重度焦虑/抑郁;分数大于70则为重度焦虑/抑郁。调查问卷分界值为50,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状态越好。

护理满意程度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其临床相关数据均以SPSS21.0软件包为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以χ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表示,若两组患者研究所得的数据经过统计为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

3讨论

心脏瓣膜疾病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其术后死亡率最高达到1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在临床上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方式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的治疗效果较佳,但是手术治疗后,仍然无法避免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为防止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之后出现心衰等手术并发症,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护理,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综合性的护理方式一般由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一是心理护理,二是生命体征护理,三是用药监测[4]。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意义在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护理,还更多地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并从治疗手段和用药方法方面进行更加周密、严谨地护理,从而有效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心衰的发生率[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综合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体高于参照组,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减少疾病给患者到来的痛苦,并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几率,且能够稳定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以及心律等生命体征,此护理方式为较佳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提高心脏瓣膜疾病的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此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和淑英.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衰的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1):284.

[2]田丽清.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评价[D].中南大学,2014.

[3]刘丹.某医院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4.

[4]薛明.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D].遵义医学院,2013.

[5]黄文聪,李勇生,钟标,朱铭.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