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侍崇珍

江苏赣榆县石桥中学侍崇珍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

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当选择以下的“点”。

1.在课文题目处提问。

别小看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一篇文章、一段文章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主旨。如果老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

3.在情节的拓展处提问。

一些课文的故事情节本该结束了,但是我们老觉得学生学完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对情节进行拓展,会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要抓住情节拓展这一契机,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4.在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这对突破文章中的难点作用巨大。如果问题提得得当,文章的重难点极易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我们老师要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设计问题,为学生理解文本铺平道路。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1.注意提问的密度。

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倾向。我们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知识,而不去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因此也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于应付。有时,老师的提问重复啰嗦,没有提问的价值,让学生觉得无趣。

2.注意提问的坡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提问当然也不例外。

3.注意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归根到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懂课文的写作方法。老师的课堂提问既不可让学生不假思索,也不能使学生面面相觑。这就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老师对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有思考性,启发性,真正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是《学记》中告诉我们的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新颖、多变的有效提问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