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刘振杰

刘振杰

(保定市花园街小学,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12-01摘要:文章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反思

新理念下的教学改革轰轰烈烈,争奇斗艳,欣欣向荣。但是在欣喜之余,有些背离新课程宗旨的做法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一线观察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现象之一:片面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

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意思,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走进数学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片面的追求自主教学的现象还存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甚至有的学校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主教学的思想,硬性规定无论什么类型的课,老师讲课时间都不能超过10分钟。我们姑且先不讨论老师讲课的优劣,但从学校这个硬性规定上来看,做的未免有点过“左”了,虽然有些问题的处理是矫枉过正,但在做学问的问题上还是少来些硬性规定的好。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以下两点:

1、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正确理解自主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应该有重点的进行指导,同时还要注意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针对教材实际,灵活把握教学方法。不是任何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因授课内容而议,不能搞“一刀切”,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体现教师教学方法服务。

现象之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很不深入,目前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主要表现有: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交流时忽视了个体的独立思考;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单凭教师的一意愿,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让学生合作多长时间就合作多长时间;学生的合作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合作、真正地合作;教师缺乏对学生合作的必要监控,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学生的合作学习出现上述情形,不但背离了数学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而且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我认为,为了防止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恰当运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并使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才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一般说来,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的时候。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合作技巧的指导,二是对学习困难者的指导。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步入误区,防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出现冷场,防止某些学生过多地依赖同伴的帮助,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

4、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的合作学习,都应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作为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就没有生命力,合作学习也就成了优秀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舞台,中下等学生因此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两极分化的现象就会日趋严重,出现了中下等学生对优秀学生的“思维依赖”和优秀学生对中下等学生的“思维侵略”。

现象之三:非数学活动过多。

当前的数学教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的、呆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看到,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片面地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地追求愉快教学,片面地强调生活气息,片面地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非数学活动过多的现象。这些非数学活动,使数学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应用数学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使数学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

诚然,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活动,但需要的是数学活动而不是过多的非数学活动。因此,我们在肯定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实验、操作等活动的同时,也应当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认识到:

1、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生活情境的再现,以及实验操作等,都应该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让它游离于理解和运用数学之外,不能为热闹而游戏,不能为装饰而创设情境。

2、充分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其与数学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无疑对数学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生活不等同于数学。我们不能用生活经验来代替数学思考,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的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走一条生活引趣、理性思考、形成概念、解决问题的路子。

现象之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在各地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效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做秀成分存在,传统教学的优势被忽视;盲目网上下载课件,不能理解制作意图;单一的视觉刺激,忽视了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等。要避免这些现象应该做到:

1、树立形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合理选择最优的教学手段,不盲目追求外在的“时髦”。

2、充分理解教材,有选择的借鉴他人的成果并理解设计意图。

3、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合理选择教学用具。

以上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新课程的实施着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注重现象大于注重本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加强学习,深入领悟,切实指导,做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