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铸就成功的发展式化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创新铸就成功的发展式化学教学

张丽

广西北流市白马镇初级中学张丽

〔摘要〕学贵以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发现新知识,新创造。本文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切入点,运用理论与事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对创新能力方面是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文章的重点始终紧紧围绕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创新实验发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它正在不断向生命、信息、材料等领域渗透或交叉。一位哲人说过:“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革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它就在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实验操作无不影响着周围的社会及环境,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我们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个缓慢氧化。许多神奇的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其实很简单,我们也能办得到。夏夜里深山上蓝幽幽颤动的恐怖的鬼火,其实只是磷的自燃现象。打开碳酸饮料盖后为什么会冒泡泡?喝后为什么会打嗝?还有洗衣粉、洗洁净、去污粉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化学学习,积极踊跃地去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如:如何鉴别厨房中的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家用食醋检验有无气体的办法,这是学习化学的定势思维。此时通过两种白色粉末的性质(味觉、触觉)及用途进行讨论,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自由想象,就会有很多鉴别方法:如:淤口尝,是否有咸味;于洗涤油锅,是否去污;盂加入面团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榆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潮解等等。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懂得物质鉴别并不是一个很“深不可测”的问题,实际就是生活中的普通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2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指示剂变色实验、镁条燃烧、爆炸实验、湿法炼铜实验、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例如:结合《绪言》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化学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足以引起华夏人的自豪感。在讲到元素符号时,简述无锡人徐寿的杰出贡献;在讲到盐时,联系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当代中国人赢得荣誉。在讲到空气、水污染时介绍天气预报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厄尔尼诺现象、“保护母亲河行动”等,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有一种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作贡献的责任感。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4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4.1培养想象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源援圆培养想象力,就要在化学实验上“不唯书本”。如讲《硫酸》时,讲到浓硫酸有一重要特性———吸水性,书本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种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用小刀切一块富含水份的上海青叶子茎部,在天平上称其质量,用塑料绳固定,放入盛有10~20ml的浓硫酸试剂瓶中,将菜茎块悬于距浓硫酸面1.5cm上方,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20min,瓜果块有些萎缩,将此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明显减少。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又如讲《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红磷燃烧的实验后,布置一个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成功率更大的新型实验,在一个培养皿里固定一根高于皿口的蜡烛,倒入约2辕3体积的NaOH溶液,把一个小烧杯倒扣在溶液中,标出此时小烧杯上的液面高度h0,拿出小烧杯,点燃蜡烛,立刻平稳的倒扣上小烧杯。待蜡烛熄灭后,液面停止上升,标出此时液面在烧杯中的高度h1。比较(h1-h0)的值是否为空那部分烧杯的高度1辕4。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必须自己拥有第一手资料,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最后,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实验时踏实。

5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课堂课后活动,才能在化学的教与学中收到稳步的发展和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