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新时期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尹文贤

尹文贤腾冲市第八中学679112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正式颁布。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较2003年版课程标准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是在课程目标上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育界最热的词汇之一。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而作为中学教育强调的核心素养,无论是从价值取向上看还是从指标上看,都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因此,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来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75-01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今天,我们应确立什么的价值观念,这涉及高中历史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价值取向问题。毫无疑问,我们今天的高中历史教育,必须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什么意义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的需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被高调地提上了议程。就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而言,教师更应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每一细节,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组织课堂教学,使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高考改革的迫近,高中历史学科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定位自己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科能力的需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同样具有学科性和人文性,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一脉相承、逐渐加深的。所以,历史学科呼呼核心素养,需要当代高中生能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承担历史使命,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一)扩展历史视野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最直接的方式,不仅是学生直接接触到历史资源的途径,同时由于历史教材掌握着丰富的历史史料,也能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基本需求。因此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中知识相连接,进行有效地整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且运用。比如在讲述1937年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带来的重要影响。

(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同历史的发展过程一样有规律可循,需要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也有助于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

(三)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教师更应该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理念进行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历史作为一门丰富学生视野、培育学生情感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历史知识,并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叙述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历史素养是一种较高的心理品质,“对历史史实的敏锐性,即发现和捕捉问题敏捷并具有批判性思维;历史知识的准备性与连贯性,即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能有效准确地加以调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概括性和独特性等连续的思维品质,即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不是停留在表面,以比较宽泛的历史视野,探究历史事物发展过程内在的动因和规律,并利用已掌握的史实和分析方法提出见解与看法。”要养成这样高的心理品质,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必须靠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渗透、在考题中呈现、在日常中积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历史感悟,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S].2015.

[2]李小锋.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述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2):60-62.

[3]李娜.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35-36

[4]任庆梅.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16.

[5]颜毛毛.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18(20):201-202.

[6]罗南海.新时期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50-51.

[7]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