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长补短法”在一类几何证明题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截长补短法”在一类几何证明题中的运用

吴粉连

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吴粉连

探究线段的和、差、倍、分是平面几何中常见的问题,“截长补短法”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种常用的特殊方法,“截长”就是将题中的某条线段截成题中的几条线段之和;“补短”就是将题中某条线段延长(补上某线段),然后,证明它与题中某条线段相等。

例1已知:△ABC是⊙O的内接等边三角形,点P为弧BC上一动点,求证:PA=PB+PC。

分析:直接证明PA=PB+PC,困难较大。可用截长法:在PA上截取PD=PB,再证明PC=DA即可(或用补短法:在BP或CP上各补上与CP或BP相等的线段,再证明PA与这条线段相等)。

证明(截长法):在PA上截取PD=PB,连接BD,

∵△ABC是圆O的内接等边三角形,∴BA=BC,∠ABC=∠ACB=60°。

∵∠BPA=∠BCA,

∴∠BPA=60°。

∴△BPD是等边三角形。

∴BD=BP,∠DBP=60°。

∴∠ABD=∠CBP。

∴△ABD≌△CBP。

∴PC=DA。

又∵PA=PD+DA,

∴PA=PB+PC。

证明(补短法):延长BP到D使PD=PC,连接CD,

∵△ABC是圆内接等边三角形,∴AC=BC,∠ABC=∠ACB=60°。

∵∠BPA=∠BCA,∠ABC=∠APC,

∴∠BPA=60°=∠APC。∴∠CPD=60°。

∴△CPD是等边三角形。

∴CD=CP∠DCP=60°。∴∠ACP=∠BCD。

∴△ACP≌△BCD。∴PA=BA。

又∵BD=PD+BP,∴PA=PB+PC。

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方形,点P为弧BC上一动点,求证:PA=PC+■PB。

分析一:要证明PA=PC+■PB,我们可以在PA上取AD=PC,连接BD,再想办法证明PD=■PB,问题可以解决。

证明:在AP上截取AE=PC,连接BE。

∵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正方形,∴AB=CB,∠BPA=45°。

∵∠BAP=∠BCP,∴△ABE≌△CBP,

∴BE=BP,

∴∠BEP=∠BPE=45°,∠PBE=90°,

∴PE=■PB。又∵PA=PE+AE,

∴PA=PC+■PB。

说明:上面的方法是用截长法来完成证明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过B点作BE⊥BP交PA于点E,直接构造等腰△PBE,达到证明PE=■PB的目的,再想办法去证明AE=PC,问题从而解决。(证明略)

分析二:本题我们也可以用补短法来证明,我们可以延长CP并过B点作BE⊥BP交CP的延长线于点E。可以证明△PBE为等腰三角形,得到PE=■PB,再想办法证明△ABP≌△CBE,得到PA=EC,可以完成证明。

证明:延长CP并过点B作BE⊥BP交CP的延长线于点E。

∵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正方形,∴AB=CB∠BPA=45°∠ABC=∠APC=90°。

∴∠EPB=45°;∴BE=BP,

∴PE=■PB,又∵∠ABP=∠CBE,

∴△ABP≌△CBE。∴PA=CE。

又∵CE=PE+PC,∴PA=PC+■PB。

说明:通过前面两道例题的分析和证明,我们的确体会到对用“截长补短法”来解决问题的方便性,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好处很明显,思考下列问题的解题思路。

已知:六边形ABCD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点P为弧BC上一动点,请探究PA、PB、PC者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分析:如果我们模仿前面问题的解法,可以在AP上截取AG=PC,连接BG,可以发现△ABG≌△CBP,从而得到BG=BP,又因为∠BPG=30°,所以∠BGP=30°,在△BGP中可以得到PG=■PB,从而得到PA=PC+■PB的结论。当然我们也可以延长CP到G,使CG=AP,连接BG,可以发现△ABP≌△CBG,从而得到BG=BP,又因为∠BPC=150°,所以∠BPG=30°,在△BGP中可以得到PG=■PB,从而得到PA=PC+■PB。

上面三道例题都是有关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都用到了“截长补短”的方法,利用此法可以使证明思路清晰,往往给我们留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