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之我见

杨建勇

杨建勇泸定县职业中学,四川泸定62610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要求就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探究新知,精心设计作业要讲求实效,引导学生总结教学得失。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以生为本

在新一伦课程改革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话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到底是什么。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滞后。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而现在呢?我们有的教师又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课堂放任自流,好象是在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结果呢,教学目的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不能完成。不难看出,他们都没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我们过去一直提倡的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是不矛盾的。主导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教师的“讲”与“问”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关键处,教师的精讲、精问往往能起画龙点睛、恍然大悟的导向作用。但不能走极端,认为教师的每句话都必要。主体也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放弃教师的责任,实行“放羊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教师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其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内外因的辨证关系,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努力程度往往决定其学习的效果,所以,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究竟如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改进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如何以主导来促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他们拥有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呢?那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对最主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在同学生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后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等,导致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滞后。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感想、敢做的开放氛围。我们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心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情感上相互交流,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愉悦。在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我们每个教师都会提出统一要求。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待人接物的文明态度,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但每个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一定的发展。课堂教学决不能消除学生的个性差异,相反还要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教师也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甚至要研究某些特殊个体的特殊状态,恰倒好处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引导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二、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宝贵的教育经验。但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学过程中不能教到学生心坎上。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所以学生只是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也就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我们知道,政治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往往难以燃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材料的时空距离、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水平和可接受程度,真正把教材用作学材,并且不拘泥于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把最新发生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补充到教学中去。如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时,我们教材的资料都是过去的,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我就例举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地重大事件:我们的奥运会如何成功举办,我们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快速、高效、有力的抗震救灾让世界震惊。在神州七号发射升空后我们的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行走,创下我航空航天新的奇迹等感性材料,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兴趣很高,效果也非常好,我们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不设置过多思维活动禁区,不要以诱导或暗示的方式把学生思路限制在自己设计好的模式中。要允许、鼓励、欣赏学生的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要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多向交流,教师只对学生启发和引导,讲解也点到为止,坚决摈弃一切包办的教学模式,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

四、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探求新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及以新态度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已有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他们类比、联想等发散思维能力,不停留在对所学内容表层理解上而是要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和创造。

五、精心设计作业要讲求实效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作业要让学生做的舒心又高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讲求实效。根据思想政治课作业的特点,教师可少布置统一作业,多布置弹性作业,可采取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的办法。尽量使作业内容适宜每个学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积极性。主观性试题的参考答案要多元化,让学生在符合题意的大体框架内充分发表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作业评价也要注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六、引导学生总结教学得失

学完新知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可让学生小结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信息,了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教学。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如本节课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没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等等,还要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包括对教师的教学也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等。实际上,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学生最有发言权。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扬民主精神,经常深入学生,征求学生意见,了解教学情况,听取学生好的建议,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切实改进教法,促进学法,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就能在新一伦课程改革中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