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徐旭艳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原则;注意问题;方法

作者简介:徐旭艳,任教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初中。

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于一体。教材上的知识写得很浅薄,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却很高。这对教师的教学就带来一定的难度。书本上的某些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以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些抽象的科学知识。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学,会使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就成了许多科学教师头疼的事情。在科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能提高科学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和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每位化学教师都渴望自己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的创设情境会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创设多种多样,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如下的思考:

1.要追求简介,避免繁琐,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以免冲淡探究学习活动的主题。

2.能让学生观察实验的,尽量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创设情境,体现科学教学的特色。

3.尽量选用学生熟知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4.问题情境应尽量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

5.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多种教育功能,如:兴趣、德育、思维训练、技能训练等,不能只考虑问题的提出。

6.能用真实的情境,不用虚拟的情境,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观察实验。

7.使用信息技术,尽量做到图文并茂,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

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教师所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想了许多办法,出现了许多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精彩的问题情境创设。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严格遵循规律的原则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要严格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是课堂情境创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要扣住知识的逻辑顺序,把握其潜在的智力因素。一头是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心态,把握其思维脉搏,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既适合已有智力水平,又能促进其发展的教学情境来。如在教学“盐类水解”一节时,我们可按照“实验与思考、发展与探索、归纳与小结、应用与提高”的教学模式和逻辑规律,适时不断地通过实验和问题拓展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的学习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有许多为学生耳濡目染,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表象印记。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联系生活中的物质存在和化学现象,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深层的表象复活,既能启发学生联想,又加强了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成一种生活与课堂、生活与化学知识浑然一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水的组成、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时,可先展示一瓶蒸镏水、一瓶矿泉水、一瓶含有泥沙的污水,创设情境,导出问题:这三瓶水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如何将含有泥沙的水转化成普通水?如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如何将普通水转化成纯净水?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也同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硬水与软水的主要成份及转化方法,培养了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合各种层面学生的原则

创设的教学情境既应满足个性的需求,也能拉大个体与个体的差距,适合各种层面的学生。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活动顺序表时,设置这样的情境:(1)你能用哪些实验方法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请设计1~2种方案。(2)从理论上能设计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最佳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出2~3个答案,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寻求尽可能多的答案。

4.开放性原则

单一教学情境涉及的化学知识及模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这类教学情境的设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开放性情境对学生而言,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结论。如:室温下,有体积相同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蒸馏水各一瓶,请设计实验予以区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开放性情境。开放性教学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个人成功的快感,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学入境的方法

1.以“观察”入境

观察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早、最广泛、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认识物体,了解事物最基本的手段。科学研究也大多从观察入手。科学课的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所要探究的问题,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有益的。利用观察法,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并组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的、认真细致地观察,观察后要进行讨论,并进行归纳概括,以此发现要探究的问题。

案例1:《陆生植物》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归纳概括和推理的方法,探究植物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茎都有节。教师准备植物的根、茎、叶,而且这些植物要在当地易找,并精心挑选节明显的植物的根、茎、叶。比如:爬山虎的茎,紫藤的茎,菠菜的根等等,所选植物的根、茎、叶,每组不少于3种。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根、茎、叶。在教学前,教师将各种植物的茎摆放在桌子上,再搜集一些植物茎的图片,贴在墙上。给学生创造一个“植物的世界”,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教学一开始就了解本课的探究活动与植物的根、茎、叶有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这些植物的根、茎、叶,从外形看各不相同,你们认真观察观察,这些根、茎、叶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这些问题,将学生引入探究植物根、茎、叶的异同。

2.以“趣”入境

在讲授内容之前,通过演示实验、讲史料,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可引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等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案例2:《月相的变化》一课,笔者先是让学生欣赏一段FLASH动画,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优美的歌声中学生的注意力比以往集中了很多,再问月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呢?在讲《水生植物》中的藻类植物时,引出“日出江水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学生为什么春天的江水会变绿?

3.以“实验”入境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中学生的特点,对科学实验情有独钟,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发现所要探究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志趣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十分重要。利用实验法创设问题情境,即可演示,也可进行分组实验,但应注意实验应有趣、简单,学生能对实验进行初步的解释。

案例3:《磁铁》一课,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磁铁隔着较薄的物体也能吸铁是了解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情境时,可以让学生做磁铁吸铁的实验,即可以让学生回忆磁铁吸铁的性质,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实验结束,教师的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吸铁,这种性质叫磁性。磁铁除了具有吸铁的性质,还有哪些性质呢?”以此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磁铁其他性质的内容。

总之,教师应时时注重创设化学教学的美好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学生心中,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恰当地处理好师生情感,艺术化地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产生和谐的心灵感应,从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情感交融的教学佳境。

参考文献:

[1]夏正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1.

[2]顾彩云.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下),2001(4).

[3]徐世贵.素质教育与优化课堂设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初中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