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性学习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在探究性学习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孟学奇

◆孟学奇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中734300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在学生离开课堂时让他们带着新生成的、更精彩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指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本事。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中能够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呢?通过近几年对“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我校课题组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研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就进入课文学习。二是学生不会预习,缺少预习的方法。三是教师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指导。针对上述种种弊端,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要求:

1.预习要有针对性。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阅读能力好的同学能很好地运用预习的方法按预习的要求去做,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连读句子都结结巴巴,根据现状,要改变“一刀切”的方法。

2.预习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预习时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多,预习要求的激趣作用更应加强。

3.预习要有启发性。预习过程要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使预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

4.预习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通过预习,要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5.通过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预习使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学习探究,要明确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上展现出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课堂表征。

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一篇阅读课文,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一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

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一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在学生离开课堂时让他们带着新生成的、更精彩的问题进行探究。

三、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科学测试证明:95%的人智商介乎70至130之标准范围,只有2.5%的人智商低过70。因此,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主,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必须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要有效率,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1.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备课。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3.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我们在这些方面要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五、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来看,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尽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审题立意、遣词造句,但总体学生写作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见有多大的长进。学生学习写作文时往往会感到不知写什么或无从下笔,这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积累少,导致作文素材少,有的学生平时疏于练习,即使有了素材也难以表达出来。这些学生头脑中蕴藏着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苦恼的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了也干涩、乏味,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性,甚至有些同学面对作文就发怵,自信心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写生活的真实情景,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多肯定、激励学生的习作。对学生作文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要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获得写作成就感。此外,教师要不放弃学生的每一篇作文,用“放大镜”的眼光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通过教师的肯定与激励,让每位学生都有写作的信心。

3.注重平时的训练和积累。人们常说:“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加强日常训练,要求学生坚持记日记、写周记,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多写随机作文,通过训练让写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通过不断的积累,积少成多,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4.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变化和适应。俗话说“教无定法”,只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