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以东北林业大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6-16
/ 2

林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以东北林业大学

程艳敏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就东北林业大学女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社会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但是近年来,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女大学生成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职业的选择上往往处于劣势,就业性别歧视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果不重视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选取东北林业大学即将毕业或刚刚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她们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其在校学习即将结束或将奔赴实习单位,思想观念、心理状况相对成熟。问卷分文科、理科、工科三大类,抽取社会工作专业、林学、生命工程、计算机工程等10余个专业。在专业分布上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6份,除去6份无效问卷,共收集问卷190份,有效率达95%;共调查了男生92人,占总人数的48.5%,女生98人,占总人数的51.5%,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研究采用的是自制的“本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本文的调查对象只涵盖了东北林业大学的200名大学生,代表性不够广泛。

1林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分析

在是否在求职中遇到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调查中,有32个女性本科生表示在找工作时经常遇到歧视,76人表示遇到过歧视,20人选择了没有遇到过性别歧视,即在女性本科生当中,79.7%的女生遇到过歧视,其中32.7%的女生经常遇到歧视。在男性本科生中,有26人经常遇到歧视女生的现象,有59人表示遇到过歧视女生,有33人没有遇到过,即男本科生中有64%遇到过歧视,其中有28%的男生经常遇到过歧视女生的现象。

从总体上看,在被调查的190名大学生中,有73%的学生遇到过歧视女生的现象,其中31%的人经常遇到,只有28%的人表示没有遇到过歧视女生的现象。

由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遭遇歧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1.1女大学生获得就业的机会低于男生。在男女大学生投递简历的数量以及男女大学生获得面试的机会的调查中,女生投递简历的人数多于男生,投递10份以下的女生人数少于男生,投递10~20份女生的人数和男生人数相等,投递20~30份、30份以上的女生人数却分别高出男生9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相反女大学生获得面试的机会却少于男生,获得5个以下面试机会的女生多于男生,但获得5~10个面试以及10个以上面试机会女生要低于男生,这说明在工作的寻找上女生要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出更多的简历,但收获却不比不上男大学生,得到的面试机会小于男同学。

这说明了女大学生在工作的找寻上付出了比男大学生更大的努力,但获得的机会却小于男大学生,所以本身是否努力与就业性别歧视也无必然联系,即使女同学努力了,也无法与男同学获得同样的机会。

1.2愿意从事专业工作的女大学生比率低。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属于林业类范畴的植物学、动物科学、生态学、野生资源、植物保护等专业倍受冷落,成为所谓的冷门专业,更多的学生愿意学习金融、计算机、电子等地位高、收入丰厚的专业,林业院校的很多专业的学生选择就读专业并不是兴趣始然,更多地是因为被调剂而被迫选择就读,在你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调查中,有意向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的学生只占42%,多数学生还是愿意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行业。并且在求职过程中,高达60.8%的女大学生生不将本专业相关行业工作列为主要考虑范围,一是因为林业行业属于特殊的行业,行业本身存在严重的女性歧视,70%的受访学生认为在林业行业女性比男性受到更多的限制,二是因为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环境不理想等等。

2林业院校女大学生遭受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2.1生理性别的不同使女大学生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这是自然现象,生理上的自然差异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一个特殊原因,男性平均身高高于女性,平均体重重于女性,男性在体力方面强于女性,在承受高强度工作、高速度工作的能力方面男女两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使得女性被排除在需要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之外,众多女性只能集中到男女都适宜的行业。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性生育费用由所在单位报销,产假期间的工作和奖金照发。而女性产假期间,是不创造价值的,相反在此期间,原有的职位必须由其他人来填补,单位不仅要支付工资,而且需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这同样会增加成本,成本的增加必然影响利润,对于企业而言,避免这一问题的最优策略就是雇佣男性。另外,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年,比男性从事工作的时间短,领退休金的时间长,这也是单位不想接收女性的因素之一。

两性生理上的差异造成了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经常性地处于不利地位,就业中的不利地位影响了她们的个人发展,使她们的潜力难以完全发挥,女性这一伟大的生理上的特殊功能,却使她们成为是次级劳动力群体,这对整个社会而言,值得深入思考。

2.2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化对女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把社会所赋予两性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内化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性别形成的过程,而社会性别对于两性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严重阻碍了女性就业。

人们对不同的性别角色的期待是不一样的,在我国几千年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男权主义思想在两性观念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认为男性应外出从事社会工作,而女性应留守在家中“相夫教子”,为男性定的学业和职业目标总会比女性高,社会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的期待远远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贤惠温良、端庄持重、遵守传统、相夫教子。有的甚至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社会对男女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期待从深层影响着两性在求职中对职业的定位和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估,最终影响了两性就业的质量和层次。有些女性甚至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造成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出现。

2.3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女生在校期间一般都比较刻苦,学习考试成绩总体优于男生,但综合素质往往不如男大学生,在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等方面逊于男生,典型的表现是“高分低能”。而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与单位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事业心、开拓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更能为大学生的发展赢得机会与空间。而相当一部分女生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不愿参加更多的文体活动和其他社团活动,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就业时又缺乏主动、自信,因而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影响了自身顺利就业。

2.4单位的用人成本考虑。妇女的生育使得人类得以延续,使得文明的传承成为可能,妇女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为此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多项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比如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就规定女职工产期休假最多可达五个半月。然而这种对妇女权益保护的政策却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障碍,用人单位必然要考虑女性生育成本及相关成本。女大学生工作不久便会面临婚育等问题,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同时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而且生育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精力,这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用人单位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女大学生。即使一些女性接受了同男性一样的高等教育,许多用人单位还是宁愿录取条件一般的男性,也不愿录用条件优秀的女性。

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性别歧视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应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树立科学的社会性别观念,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法规,实现女性生育社会化,制定实施对女性的教育和培训政策,提高女性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