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姚淑妍

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1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眼轴长度、青光眼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眼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手术;恶性青光眼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iskfactorsandtherapeuticeffectof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afterglaucomafilteringsurgery.Methods:ourhospital90cases(90eyes)of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tients,postoperativemalignantglaucoma28casesasexperimentalgroup,postoperativedoesnotappearmalignantglaucoma62casesasthecontrolgroup,the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clinicaldata.Results:theage,sex,preoperativeintraocularpressure,lensthickness,axiallength,typeofglaucoma,andthestructureoftheangleoftheanteriorchamberweretheriskfactorsofpostoperativemalignantglaucoma.Conclusion:theyoungpatientswith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withshortaxiallengtharepronetomalignantglaucomaafterfilteringsurgery.

[Keywords]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filteringsurgery;malignantglaucoma

在临床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较常见,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容易引发恶性青光眼,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需加强进行预防,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0例(9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21例,女69例,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48.6±3.7)岁。术后恶性青光眼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6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过滤手术治疗

术前,采用降眼压药物治疗。麻醉后对穹窿部与角膜缘结膜瓣进行处理,控制好巩膜厚度与大小,并将巩膜下方的周边虹膜切除,并对其进行正确缝合,采用抗生素进行抗炎处理。

(2)恶性青光眼治疗

药物治疗:复方托吡卡胺眼水、阿托品等睫状体麻痹剂治疗,局部联合降眼压药水,静脉滴注250mL20%甘露醇,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局部使用典必殊眼液及眼膏。

手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及时采用手术、激光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成型术、睫状体光凝术、人工晶体植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算各因素的比值比(OR),以及95%的置信区间(95%CI)。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单因素分析

对实验组患者的相关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在年龄方面,OR值为5.134,95%CI为2.131~10.314,P<0.05;在性别方面,OR值为2.368,95%CI为1.305~5.638,P<0.05;在术前眼压方面,OR值为3.427,95%CI为2.618~8.13,P<0.05;在眼轴长度方面,OR值为3.125,95%CI为1.302~6.3,P<0.05;在晶体厚度方面,OR值为5.169,95%CI为2.647~10.328,P<0.05;在前房深度方面,OR值为0.426,95%CI为2.734~9.165,P>0.05;在青光眼类型方面,OR值为5.639,95%CI为2.147~9.158,P<0.05;在手术方式方面,OR值为0.582,95%CI为2.204~8.679,P>0.05。

2.2实验组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年龄方面,β值为1.312,OR值为3.154,95%CI为1.675~4.897,P<0.05;在眼轴长度方面,β值为1.236,OR值为3.203,95%CI为1.325~5.193,P<0.05。

2.3恶性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

5例恶性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显效,13例接受手术或激光治疗,9例眼压平稳,前房深度恢复正常,4例眼压控制较好,但视力无改变。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房角狭窄、关闭以及小梁网与周边虹膜阻滞粘连等特点[3]。通常采取滤过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概率较高。因此,需要对其发病因素进行有效的了解,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情况[4-5]。

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其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6]。本研究中年龄、性别、术前眼压、轴长度、青光眼类型等是影响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单因素,表明可能会引起术后恶性青光眼。而通过多因素分析得知年龄与眼轴长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患者年龄相对较低,其主要由于年龄较小者的睫状体内结缔组织变性程度会相对较高,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症状,恶化形成恶性青光眼。而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术前眼轴长度相对较短,眼压高且晶体薄,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损伤与脱位等现象。另外,通过对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可以缓解恶性青光眼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7-8]。

综上所述,年轻的眼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针对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尽早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桂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18(9):94.

[2]吕旭菁.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J].江苏医药,2011,7(2):48.

[3]孙功勋.抗青术后迟发性恶性青光眼1例[J].临床眼科杂志,2013,14(2):21.

[4]唐庆新.恶性青光眼的治疗1例报告[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5(1):65.

[5]安芳.恶性青光眼2例手术治疗体会[J].西藏科技,2011,17(2):62.

[6]方洵晔.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探析[J].吉林医学,2013,34(2):16.

[7]宋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51.

[8]乔玉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13,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