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泻肺平喘化瘀汤治疗发作期痰热咳喘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自拟泻肺平喘化瘀汤治疗发作期痰热咳喘疗效观察

高斌

高斌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肺病科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慢性咳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痰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型,而慢性咳喘由于久病未愈,导致肺肾气虚,气虚则血瘀,本方采用祛邪利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对慢性痰热咳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咳喘;痰热咳喘;祛邪利气;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80-02

慢性咳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作期以痰热证多见。主症可表现为咳嗽频率增加,咳黄脓痰,胸闷气喘加重,偶可闻及喉间喘鸣音。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笔者近2年来搜集临床典型病例,予自拟清肺平喘化瘀汤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住院病人3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95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最长50年,最短4年,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0岁;病程最长48年,最短5年,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例。

1.2诊断标准

两组病例全部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痰热蕴肺咳喘的诊断标准而确定。其主症可见胸闷气喘,动则喘甚,咳嗽频作,痰多黄脓,无腥臭,时而不易咳出,身热口干,舌质红或紫暗,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或有唇甲紫绀,双下肢浮肿,大便干结,小便黄赤。体征:两肺呼吸音低粗或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胸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或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2.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使用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气道炎症较重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泻肺平喘化瘀汤。基本方:桑白皮15g、地骨皮15g、苏子6g、炙麻黄6g、射干6g、前胡10g、杏仁10g、瓜蒌皮15g、鱼腥草20g、炙枇杷叶10g、川芎10g、丹参10g、赤芍10g。辨证大便不通加用制大黄、枳实;热盛者加石膏、知母、黄芩;喘息重加地龙、葶苈子;咳嗽剧烈加紫苑、款冬花;鼻塞流涕加荆芥、苍耳子、辛夷。

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10天内咳嗽明显好转,咳痰不明显或偶有少量白痰,胸闷气喘明显好转,肺部喘鸣音消失。好转:10天内咳嗽好转,痰量减少,痰色转淡,胸闷气喘好转,肺部喘鸣音减轻。无效:治疗10天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4.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5.讨论

痰热咳喘是“咳嗽”、“喘证”等病临床常见的症型,多见于疾病发病期,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我科咳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年老久病,多见肺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两虚,机体功能衰退,气血运行缓慢,血液粘滞度增加,即所谓气虚而血滞。“肺为贮痰之器”,发病期多因外感或内伤诱发,痰壅于肺,郁而化热,宣降失司,久之痰滞可诱发血瘀,最终发为本病。因此老年咳喘患者,气血失调并见,治疗当以祛邪利气,活血化瘀。方中桑白皮、地骨皮、瓜蒌皮、鱼腥草、射干清肺化痰;苏子、炙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前胡、枇杷叶止咳化痰;川芎、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诸药配伍,共奏清肺平喘,止咳化瘀之功效。该方从现代医学分析具有抗菌、消炎、缓解支气管痉挛、祛痰止咳、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此方适合在慢性咳喘病急性发作期见痰、热、瘀等症时使用。然而对于缓解期的老年患者,多见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以治其本,可采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临床治疗中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正确施治,方可奏效。

【参考文献】

[1]吴俊.祛痰化瘀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2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1000.

[2]林剑荣.自拟温肺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5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1):41-42.

[3]李静,刘旻.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07):108.

[4]李敬会,李清,夏忠诚,李德梅.清热祛痰汤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