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心静脉导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叶桂芳

叶桂芳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511400)

【摘要】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在ICU行CVC置管后缝合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在ICU行CVC置管后行无缝线固定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导管脱管率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CRBSI发生率、导管脱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无缝线固定;缝合固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85-02

中心静脉是ICU抢救常用和可靠的静脉通道,以往的固定方法主要为局部皮肤缝合法,随着粘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缝线贴膜固定法给临床提供参考,以下两种方法对CRBSI、导管脱管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本院ICU收治的患者中,进行缝合固定的患者中便利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本院ICU中进行无缝线固定的患者中便利选取12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和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置管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置管时个人防护设施要齐全,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等,把因置管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1]

1.2.1对照组固定方法:置管成功后,在离穿刺口1cm处用固定夹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重新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后,选用专用透明贴膜(3M公司生产,10cm×11.5cm)以穿刺点为中心,运用无张力法黏贴。

1.2.2研究组固定方法:置管成功后无需缝合,重新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后,用同样的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运用无张力法直接对导管进行黏贴,再用优力舒弹力胶布在导管尾端进行加强固定。

1.2.3更换贴膜方法:撕除旧贴膜,按顺-逆-顺时针的顺序,用75%酒精去除局部皮肤油脂;再用安尔碘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按顺-逆-顺时针的顺序消毒3遍,消毒面积大于贴膜面积,最后消毒导管,待干后贴膜固定。

1.3观察指标

1.3.1导管感染判断指标:1)无其他原因的发冷、发热和寒颤。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2)导管的细菌培养>500菌落/平皿;3)置管的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导管感染。[2]

1.3.2导管脱管判断指标:1)导管从皮下退出4cm以上,从导管内回抽无回血;2)固定夹与皮肤之间导管呈卷曲状,静脉滴注不畅,回抽无回血;3)导管完全脱出。符合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导管脱管。[3]

1.3.3导管留置时间判断指标:从在ICU置管当日至拔管当日计算。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CRBSI和导管脱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者CRBSI、导管脱管和导管留置时间比较[例(%)]

3.讨论

3.1无缝线固定法减少了CRBSI发生率:表1显示,研究组CRBSI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机会更大。无缝线固定没有固定夹和缝线的干扰,消毒更加彻底,减少了局部感染的机会;而缝线固定的固定夹与皮肤之间的空隙不易被消毒,容易滋生细菌而引起局部感染;再加上缝针破坏了皮肤天然的屏障功能,部分病人出现线头反应,严重者可发生缝针处感染。

3.2无缝线固定导管脱出率低于缝线固定:表1显示,研究组导管脱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缝合是相对牢固的固定方法,但因为黏贴时贴膜与固定夹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甚至还会有气泡,使贴膜未能起到最佳的固定效果。而为了减少无缝线固定而导致的脱管,我科使用优力舒弹力胶布在导管尾端进行加强固定,避免了因患者活动牵拉而脱管的现象。

3.3无缝线固定法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固定方法会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重新置管的痛苦,降低经济损失。如果固定不牢固或出现CRBSI时,都会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小结

综上所述,无缝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操作简捷,无需进行皮肤缝合,病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牵拉引起的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抢救时还可以节省置管后缝线固定的操作时间,直接输液给药。另外,无缝线固定可以降低CRBSI和导管脱管的发生率,避免因导管感染而增加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减少因为导管感染和导管脱管而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海燕,任蔚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01.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7.

[3]李自会,龚菌,两种缝合方法在防止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滑脱上的临床对比与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7):2887-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