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在直肠癌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循证医学在直肠癌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高岩曾海李岩

关键词:循证医学;直肠癌;临床教学

收稿日期:2011-06-19

作者简介:高岩,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从事普外科疾病临床诊疗研究工作;(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11)

循证医学是一门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临床学科,其着重强调了临床经验及最佳科学证据结合的临床诊治过程。与数千年以来医学以临床所积累的经验为指导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循证医学更注重突出科学证据。并对传统医学教育工作产生了较为剧烈的冲击[1]。为更进一步探讨和适应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把循证医学引进了直肠癌临床教学设计当中,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传统直肠癌教学与循证医学

传统直肠癌教学模式以知识传递为中心,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准确无误传授,而且教课老师通常仅在自身接受、掌握知识基础上未经系统性临床实践、研究即向学生讲授、指导,其自身水平很大程度上固化和局限了教学课程设计,这样的教育模式一般很难跟进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因而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学生失去了对直肠癌临床知识探索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仅死记硬背课堂陈旧性知识,通常之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或者通常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完全脱节现象。而将循证医学引入直肠癌教学设计中,即[2]在医生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慎重、准确地收集直肠癌的最新诊治研究依据,同时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病情等个性特点,进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准确地说,循证医学包括三个方面:①收集依据,诊治依据必须是最新研究依据,通常主要通过搜索最新随机性双盲临床试验及基础性研究。其中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结果往往更有依据说服力,但仍需对其证据进行真实性、可靠性评价,并进一步评估其临床实践意义。不同资料可进行相应对比分析,以找到更准确敏感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等。②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医生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治疗的必要条件。③要注意个性化差异。对于疾病,由于不同患者遗传基础、环境因素等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治前必须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以进行针对性诊治。只有以上三点密切有机结合,患者和医生才能在诊断、治疗上上获得共识,并最终开展最佳最适宜治疗。

2、循证医学在直肠癌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自循证医学之父在先兆早产治疗上应用氢化考地松并挽救无数早产儿生命以来,循证医学即展现出了其临床诊治上的巨大指导意义。直肠癌作为消化道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生活方式相关性特点使其在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如何早期发现直肠癌患者?早期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手段?进行手术切除还是进行保守治疗?在直肠癌诊断、治疗、预防等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都将从循证医学收集的科学依据中得到解答[3]。

将循证医学应用于直肠癌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优势:①循证医学思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养成以病人为中心、追求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措施的思维方式。②循证医学思维将帮助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查找资料的能力,并在前人的科学探索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最终了解、掌握进行终身自我教育的学习模式[4]。③将循证医学思维引入直肠癌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从教师方面将,也可极大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在引入循证医学后,教导直肠癌课程的老师自身必须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且还必须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在课前充分收集到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研究依据,主要包括直肠癌的典型病例、患者生活环境资料、病理诊断治疗、辅助检查影像资料等。因此,循证医学课程的引入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只有自身教学素质过硬才能在课程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从而将知识的被动传授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思考,将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活学活用,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活力,教学相长。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要想真正在直肠癌临床带教课程中应用循证医学,还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围绕医学问题主动探求答案的循证思维方式。第二、要逐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可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也要有意识培养教师的循证思维方式,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循证教育工作人员。

3、结语

循证医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从而将知识的被动传授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思考,将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活学活用,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活力,使教学相长,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但将循证医学真正意义上引入直肠癌等具体教学中,还需更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应用,必将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现实问题和挑战。要真正完成这一新型医学教育改革,还将有赖于参与者包括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晏咏梅,刘静.循证医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论坛,2010,23(5):308

[2]李文,骆纯,刘彦,彭飞生.妇产科教学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30-31

[3]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276.

[4]蔺莉.用循证医学指导医学生的临床实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