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生沟通能力培养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3

民族地区高职生沟通能力培养刍议

李维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学生素质;沟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8-0000-00

作者简介:李维(1965—),男,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职业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邮编530003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一个各种关系纵横交织、各类环境重叠覆盖、各方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在脱离时局、脱离市场、脱离合作伙伴的情况下独自运行,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脱离社会、脱离人群、脱离环境的条件下独自发展,不论企业或是个人,要成功,就要全面融入社会这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而融入这个系统并能在其中游刃有余,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我们注意到,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中都列出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的要求,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都意识到,在今天的社会要使事业得到发展,仅靠一些所谓的“能人”去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工作的开展、事业的开拓,需要的是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积极合作的人才。因此,在我们的高职教育中,应该尤为注意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必须认识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除应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掌握好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所谓先天素质,指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后天因素,则是指对先天素质产生影响作用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先天素质和后天因素交织作用,形成了人的能力并使其不断地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通常简称为“民族地区”。受所在地域历史、文化、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民族地区高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与国内同类高职院校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质。民族地区高职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相比其他地区而言,需要考虑其共性的地方,同时更应注意民族地区青年学生的素质特点。

一、民族地区高职生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语言能力

由于生活地域语言环境的影响,民族地区高职生的口语受母语习惯影响,在与他人用普通话进行沟通时,语言表达往往显得稍欠一筹,在对话反应、语意表述、吐字发音等方面常常是跟不上、讲不清、说不准,容易形成沟通障碍,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进行初次沟通时,更为明显。

(二)人文素质

民族地区高职生以来自农牧民家庭子女为多,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家庭的收入层次和教育层次都比较低,从小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培养会有所欠缺,在走出外乡与人沟通时,思想交流就显得不够顺畅,不易找到共同点。

(三)礼仪素养

民族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相对比较闭塞,人际关系相对较为简单。受其生活环境、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职生在生活习惯、礼仪素养上就显现出与现代文明礼仪的差异性,在与人沟通时,容易造成误解。

(四)沟通意识

高职生在沟通意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民族地区高职生身上也同样有所表现。许多学生从小在父母面前和在家庭的圈子里,已经习惯了以我为中心,所以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特别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有换位思考的时候,与人打交道时缺少主动沟通的意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流障碍。

(五)心理素质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也使得许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在与人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理不顺的时候,会产生比较强的挫折感。一些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洋洋洒洒、侃侃而谈,可回到现实生活中,便似乎换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相貌、语言缺乏自信,甚至感到自卑,变得害羞,不愿说话,在与别人面对面交流时,惜言如金,不会主动提起话题,让人感觉不易接近,难以沟通。

二、民族地区高职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手段

我国高职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高职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里,需要摄入的知识和信息量都非常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科学的安排和有效的方法,弥补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沟通能力方面的“短板”,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十很有必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一)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影响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课程的设置上,高职教育机构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除了要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要求,开设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注重加强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以外,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开设一些素质课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沟通能力的培养。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及职业素质要求,我们在制定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时,可先根据教学目标定向,设定4个课程包:公共基础课程包、专业课程包、综合实习课程包和素质课程包,每个课程包由数门相关课程组成。通常公共基础课程包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思政、体育等必修课程组成,专业课程包一般由1门专业核心课程、2门专业主干课程和3-5门支撑课程组成,综合实习课程包则由各门专业课的课程综合实训和到实际工作岗位实习组成,而素质课程包就应由我们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沟通能力而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组成,4个课程包的课时数分别占教学总课时数的比例按照“公共基础要够用、专业课程学扎实、综合实习重运用、素质课程有侧重”来制订,做到有体系、有重点、有针对。

素质课程可以开设为必修课程,也可作为选修课来安排教学,还可根据情况,通过讲座、报告等授课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开设哪一门素质课程,可从学生的总体特点、学习基础、所学专业等各方面考虑,按照素质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本校的教学场所、设施以及师资条件等情况来确定。在欧美,“沟通学”早已被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来进行研究,一些职业院校也将《沟通技巧》列为核心课程,而在我国目前对“沟通学”的研究尚处在一种边缘状态,在高职院校开设这类专门课程也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但这并不等于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有的学校开设的《公共关系》、《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课程,通过教学内容的展开,能够使学生了解沟通的原理、理解沟通的意义、学习沟通的技巧,对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沟通能力同样具有明显作用;又如《演讲与口才》、《学好普通话》、《音乐鉴赏》、《名著赏析》、《中国古典诗词》等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特别是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正是培养提高沟通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加强语言能力尤其是普通话的训练,对于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语言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清晰准确的语言是良好沟通的基础,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通过加强普通话的训练,能够很有效的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消除有时因普通话发音不准害怕被笑话造成的羞怯(甚至会是自卑)心理,增强大胆与人沟通的信心。

(二)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

除了通过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之外,教学过程的安排,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包括对其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高职教育要树立为高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特别需要突出实践教学过程。要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校内实训、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到企业或单位工作一线现场教学、或校内集中讲授基础知识后再分别到校外企业单位实习、或直接到校外企业单位顶岗实习等形式。目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主要的办学方向,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要走出校门,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与实际的工作,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同步进行。在现代企业强调责任分工、注重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学生的沟通能力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

高职生教学方法的选用,特别要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要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由“填鸭式教学”向“双向式教学”转变,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课堂讲授与课外调研、教师上课与师生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上,可实行实训、教学一体化,将专业课搬到实训室,推行情景模拟教学,如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已经推广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就是实训、教学一体化的典型应用。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式互动学习,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学生分别组成若干个团队进行模拟对抗,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共同去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在接近实战的氛围中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感受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在协作与对抗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沟通与理解,锻炼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在一些仍安排在教室、操场等传统教学场地的课程如部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设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与沟通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让学生体验到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并在学习中不断加强沟通,团结互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培养、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目的。如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速度素质练习时,采用分队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比赛、十字接力跑比赛等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体验到团队个体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团结、互相鼓励、互相协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个性心理的健康培育

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对其沟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主动沟通者与被动沟通者的沟通效果往往有明显差异,主动沟通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如前所述,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而引发产生的易挫心理,是影响民族地区高职生主动沟通意识形成的主要障碍。针对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在系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抗挫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情绪状态、态度情况等,设置适宜的挫折场景,让学生吃一些苦、受一点累,体验挫折的感受,培养其面对挫折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在困难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在磨练中培养提高抗挫能力。

(五)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

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素质、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职生在学校就读期间的实践活动包括有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课程学习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线,课程实践活动也就是如前所述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实训、实习等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各项能力,当然也包括沟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前面的论述中也已提到,在这里主要说的是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其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建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文体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哪怕是参与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兼职促销,都可以从中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如何接近他人,训练自己的礼仪修养,逐步锻炼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教师间的沟通、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社会上相关人员的沟通,经过积极地参与,克服羞怯和胆怯的心理,掌握沟通技巧,敢于并善于沟通,沟通能力在持续锻炼中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喜群,祖彬,周强.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2]易敏.沟通的艺术.经济科学出版社[J].2006.

NationalVocationalStudents'CommunicativeCompetence

LIWei

(Guangxivocationalcollegeoftechnologyandbusiness,Guangxi,Nanning530003)

Abstract:intheprocessofinformationglobalization,therapiddevelopmentoftoday,everyonewantstobeincareerdevelopment,relyontheirownpersonalabilitytoimproviseishardtosuccess,work,careerdevelopment,needtobeabletocommunicateeffectivelywithothers,activecooperationoftalents.Incurrent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additiontotrainthestudentstohavegoodoccupationmorals,mastersolidprofessionalskills,butalsoshouldpay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communicativeability.Affectedbythegeographicalhistory,culture,economyandeducationdevelopmentlevel,nationalvocationalschoolstudentsquality,andsimilardomesticvocationalcolleges,therearemanydifferentcharacteristics,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ofnationalhighervocationalstudentsincommunicationproblemsandthereasons,fromtheselectionofteachingcontent,teachingprocess,teachingarrangementmethoduse,personalitycultivationandpracticeactivitiesandotheraspects,thenationalhighervocationalstudentsabilityofcommunicationtrainingmethods,meanstocarryoutthoroughdelibrate,instudents'qualityeducationfieldundertookactiveandbeneficialexploration.

Keywords:ethnicminorityarea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tudents;cultivationofcommunication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