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校本教材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校本教材的思考

梁朝豪

摘要:出色的职业学校必然有特色专业支撑,良好的校本教材是办好特色专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就如何开发适合电子专业的校本教材,建立“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教学模式,开创职业教育高效教学作出一些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方向;教材;特色1当前教材结构体系与面对的问题

当前很多职业中学的教材仍然没有脱离中职抄大专,大专抄本科,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规律,教材内容陈旧,理论高深,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奇缺,专业课程设置贪大求全,学生什么都学,结果是什么也学不会。

1.1教材更新速度慢

对照二十年前读大学的《电子技术基础》,发现多个版本的中职教材更新速度慢,缺乏对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问题、学科新发展的涉及;又如部分《电视技术》甚至将黑白电视作为主讲内容,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符合企业的需要。

1.2教材高深呆板

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公式奇多,技术标准通篇罗列,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却缺少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学法的指导,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另外教材版面不生动;教材的表达局限于文字,缺少形象的图像与文字相配合,这样的教材能怎么吸引学生的眼球?

1.3实训内容少而且缺乏系统性

职业教育是职前培训,最大特色是“职业仿真”,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那几本书,是完全学不到职业技术的,那样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是失败的,单就传统的电子电器维修来说,从早期的家电维修、制冷设备到后来出现的DVD、数码高清电视、移动电话、办公设备及正兴起的汽车电子、音响和制冷工程安装与维护等等,电子产品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热点,但是以实训为主体教材凤毛麟角。

1.4各校资源差别巨大,教材难以包统天下

每所学校的设备、师资、生源、专业方向、就业方向各有不同,每种教材只能提供一定的素材,绝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本宣科,各校教师可以作深层次的修改和加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1.5教材与就业方向脱节。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产业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和转移,并带来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然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那么教学理念就应该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例如,电子厂的插件工对插件的速度、准确率有较高要求,而焊接工就要求焊接工艺、质量、速度等大致有一定的水平,这些要多与企业沟通,拟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遗憾的是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未能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职前的专业技术训练空白,要做拓荒性的工作。

1.6配套教学软件、教参欠缺

教学软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利器,很多实验和训练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解决,大大降低器材的损耗,所以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实习手段;遗憾的是,除文化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件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下载外,有关电子类的课件是比较少的。

2当前职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品质现状

学习、品德的差生、成为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中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硬性规定他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枯燥的定律,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3构建电子专业特色教材的策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适应这个要求,职业教育就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学探究,为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探索出新路,创编特色教材就成为重要一环。

3.1特色教材的指路明灯——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

按“按需分配”的课程模式设计特色教材框架,首先,确定从事电子行业岗位群工作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要求,根据知识目标确定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是依据技能目标编写工程应用的技能知识和安排技能训练项目,技能项目的设置重点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3.2特色教材的编制主体——一线的职业中学教师

发挥一线教师的优势,他们对设备、师资、生源、就业方向等有深刻的认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编写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色教材。

3.3构建新颖的教材结构体系——学工和校企一体化

采用模块结构,使教材应用更具有灵活性,教材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模块,是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模块应用和实践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又分为基础和选学两部分,教学中必须予以保证;选学部分则是按各自专业的需要及就业方向来选取。教材采用的模块结构,既满足宽基础的要求,又适应弹性教学、培养多样化专门人才的需要所含的栏目有《相关知识》、《实验》、《应用实例》、《工程应用》,其好处是:可将教材内容归类,栏目板块穿插编排,使教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查找、记忆和学习;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可随时插入应用常识或有关的阅读资料,突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又不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前后联系。

3.4充分发挥就业市场导向作用——更新教学内容

结合当前电子技术的特点进行改革,着力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体现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器件的应用,如介绍了微型贴片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开设《单片机应用》、EDA软件PROTELDXP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等。以便将有限的时间用于主要课程的教学。

3.5创新教材结构模式

建议电子专业的课程根据教法编写教材,例如采用项目驱动法,以组装彩色电视机为一个大项目,把一个项目分成若干小项目或子课题,把理论学习融于实训中,组装好开关电源部分再分析工作原理,组装好高频接收部分再分析电视信号合成、发射、传输与接收等等,强调学以致用,眼、脑、手等各种感官的同时参与,学习效果当然比传统的一大堆理论更出色。

3.6开发和丰富教学资源

提倡设计与编写不同版本的教材,并开发出系列配套教材,包括主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书、专业工具书、实验教材、素材库、实习实训指导书等,同时形成印刷媒体、音像媒体和电子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为教学服务,以丰富专业课教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在当今时代,教育软件化、多媒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比如很多物理过程,电器的内部结构,用计算机一展示,一切都简单明了。因此根据电子专业课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加情趣,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形成了强烈反差,招生困难而且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校本的研究及推广实施,对于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作用,也为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一种良好的途径,应该做更多的尝试,推动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职业教育参考丛书[M].

[2]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学与研究[M].

[3]电视机原理与维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