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陈春艳

陈春艳陕西省汉中市第八中学723000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好语文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又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奠基石,只有把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针对这一点,在上课时我会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观刈麦》时,抓住“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话进行创设:农民在农田里劳作,脚受暑气熏蒸,背受太阳炙烤,为什么还“不知热”?为什么还希望夏日更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认为农民们是为了抓住晴好天气去收割,心甘情愿受酷暑煎熬。这样,农民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强烈的不满。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又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用多种方式创设一个对话的、开放的、感悟的课堂教学情境

1.读一读。朗读,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可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以读悟情,以情动情,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的陶冶氛围中,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要让把课文读活,读出感情来。

2.说一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较好地展示自己。如在教学《家乡的春酒》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家园,并配以儿童歌曲《我的家》:“你看那边青山风景美如画,弯弯流水,几枝野花,围着竹篱笆……”稚气的童声感动了学生的心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轻快悠扬的音乐声中,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

3.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寻觅春天”这个单元活动时,可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了。

4.议一议。课堂讨论是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促进生生、师生双向交流以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讨论不是为了讨论,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从而形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场面,让学生通过参与唇枪舌剑的讨论交流,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各自的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5.演一演。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参与表演,既能唤起说话的兴趣,又能丰富说话的内容。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谈得轻松愉快,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6.唱一唱。如在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水调歌头》。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夜空。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能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访一访。可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孙权劝学》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鲁肃”、“孙权”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