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左波

郫县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左波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如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轻视应用,导致学生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

有这么一道题:“在一个装有5升水的窗口中,水温为16℃,再注入4升水,使注入容器中水温在28℃~16℃”,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加入的水温度低于原温度,混合后的水温度是不会升高的,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经历,缺乏的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观念和能力,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上几节专题应用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让知识联系实际的雨露在润物细无声中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一、把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生活与生产实际既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教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根本就在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建构新知识。

如在讲黄金分割比时,问学生:“你知道在什么气温下人的感觉最舒适?怎样的身材是最优美匀称的?舞台上的报幕员、名画的主题、玄乐的声鸣的最佳位置分别在哪儿?”又如在介绍平均数时,问学生:“在歌咏比赛中,所有评委亮分后,计算参赛选手得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学生急切地想揭开生活之谜的渴望,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如果长期进行这方面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通过数学实验,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余文森教授曾经指出: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识兴趣和学习;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人怎样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

探究过程,发现新认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几张有关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设计出四种检验的方法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他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之中;三是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四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当然仅仅通过实验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到猜想,最后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在实验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来,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样自0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地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三、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国从小就要求学生写论文,搞研究,而我国到大学毕业时才要求写毕业论文,因而研究什么,怎样研究,还得到大学时从头学起。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因而有学校(高中)开设了研究性课程,如果我们能从初中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如在讲到统计知识时,可布置同学们回去列表统计:每月用水情况或每月用电情况,或每天的日常开支等,绘制直方图,能否从用水统计数据入手,谈谈有关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开支的统计,谈谈现代人的消费观等,再如讲函数时,可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收费新标准,列出收费

关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从电话费的降费看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问题的设计与课堂传授知识要相吻合;(2)应用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背景,由浅入深,深入浅出;(3)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要讲清楚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总之,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只有这样,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