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初班民族学生语文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内初班民族学生语文教学初探

冯丽琴华祥羽

冯丽琴华祥羽

〔摘要〕立足学生实际,探索恰当教学方法,既注意兴趣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养成,又要扎扎实实使每项训练到位,在短时间内,使内初班民族学生学好小学语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兴趣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这都说明在小学阶段是否打好语文基础,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其他功课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是民族班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形象性、愉悦性,对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全面提高有着特殊的功能。我有幸承担了内初班民族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又是一种挑战,如何探索适合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模式,成了崭新的课题,以下是我近几年来的经验和心得。

1亲其师、信其道

内初班民族班的学生年龄在十二、三岁左右,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想家的情愫是不可避免的,这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初次与学生见面,为了和学生亲近,我就规定自己每天努力记住十个学生的名字,(民族学生的姓名都较长)在五天的军训期间我已经记住了全班学生姓名。第一天上课,我就能叫上他们的名字,这样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民族班的教学任务重、课时多,一天三节语文课,有时学生感觉有点累,我就讲一个简短的教学小故事来鼓励学生的情绪,使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美事”。在课下我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关于维吾尔族的礼节、习惯,消除与学生民族之间隔合;当我说出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吐鲁番的“坎尔井、苏公塔”时,学生又跟我亲近了很多。当我走进学生内心时,学生就很乐意接受我传授的知识。

2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突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民族学生在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汉语,由于地区的差异性,他们的汉语水平也良莠不齐,有的既会说又会写,有的不会说,只能听懂,有的甚至根本听不懂。因此我便在第一次语文课中,就汉语的重要性,如何学好汉语,学什么内容以及学习汉语的方法、手段给学生讲明白,并且教给他们如何听课、预习、记笔记。有了初步的引导,学生对学习汉语有了初步的认识,产生了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民族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学自己的母语,对学习汉语不仅陌生而且缺乏兴趣,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汉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3.1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好学兴趣。课前,用导语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兴趣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简短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学生听了我的这段导语后,兴趣顿生,开始积极阅读,认真思考。

另外,还可以通过看图、看物、语言激发等形式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使之产生一种强烈的读书兴趣。学生爱听故事,我在导语时设计讲故事投其所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以讲解孔明以大智大勇的聪明才干用草船借到了十万枝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用猜谜语法、引用名言、练习法、读图法、表演法、欣赏法等方法开讲,激发学生的好学兴趣。

3.2积极参与教学带动学习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十分重要,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又是一门工具,在刚接触语文时,不能泯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不断在生活中实践,规范学生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如在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中,学生读诗歌、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积极性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学生不仅了解诗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而且还写出不少出彩的诗歌。

例文:

春天

作者:马合木提

春天慢慢到,万物复苏了。

冬天的冰雪,悄悄融化了。

春天慢慢到,鸟儿欢声笑。

娇嫩的柳枝,随风也在跳。

看着学生的思维在文字中跳动,使我倍感欣慰。

再如:“我在讲有关动作的词时,让学生和我一起做动作,扛、提、拉、推、顶、挎、拽———”。一堂课临近“尾声”时,我常采用一些新花样,以“唱歌、猜谜、绕口令”等形式,使全班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提高了所学知识,使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3.3及时给予鼓励调动说话兴趣。民族学生熟悉自己的母语,对于最初接受汉语授课的这些孩子来说,上课发言是一大难点,有的担心发音不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有的怕说错,老师批评。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培养他们敢说,旨在鼓励学生大胆地、轻松地、自由自在地说,再拙劣的答案,老师都要给予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能使学生获得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兴趣。”这时候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叹、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使受表扬的学生得到满足。

3.4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

4立足学生实际,探索恰当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4.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努力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寻常、委婉的语言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如在教学《学弈》一课时,发现艾力同学心不在焉似乎想什么入了神,我便故意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答非所问,我便说:“艾力,你刚才是不是也‘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了”说完后,同学们哄堂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红着脸笑了,于是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相对来说也集中了许多,同时也及时地认识到了课文中后一个学生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在教学中不时的幽它一默相信对教学也不无益处。

4.2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①由于民族班的学生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授课时用图示、实物、图片、现场表演、甚至用肢体语言要比单纯用语言描述效果好得多。有些词语可以运用维汉互译的方法学习,有的词语学生查了字典还不明白时,我就让学生现场表演或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有直观的感知。如:“蜷腿”,我让一个学生躺在课桌上演示;“趔趄”,我们就做出夸张的快要摔倒的样子。②是一些抽象的句子,如:“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我就找来纱巾,让他们隔着纱巾看,才知道什么是“模模糊糊看不清”。像“七嘴八舌”这个词,学生以为是七个嘴巴八个舌头,经过引导学生明白是形容人多说话。另外,还可以利用找反义词的办法;说一句话的方法;打比方的方法举一反三。关于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在这儿就不一一赘述

4.3鼓励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学生学习产生疑问,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的表现。因此,训练学生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平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要提高民族班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理状态。同时,做到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多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