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谈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

刘小康

(甘肃省陇南市中心血站;甘肃陇南746005)

【摘要】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因素,总结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择了400例于2015年1月一2017年1月10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因素,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结果1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5%,4例献血者分别在献血中、后发生献血反应,各占20.0%,6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60.0%。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结论:引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特别是初次献血者容易发生,医务人员及时掌握和明确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在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保证献血者的安全,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反应;护理措施;对策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大都是首次献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恐惧,因而容易在采血时或采血后发生献血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虚汗、恶心呕吐、血肿(采血者操作不当),严重者躁动、短暂的意识障碍、晕厥、抽搐、呼吸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脉搏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1]。为了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作者特选择400例无偿献血者就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将我们如何做好献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400例于2015年1月一2017年1月10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其中,女性占215例,男性占185例,献血者年龄范围居于18~58周岁,年龄平均值为(32.5±4.2)岁,全部献血者身体素质均满足我国义务献血法的相关要求。

1.2方法:分析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以及医务人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2结果:400例献血者有10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5%,2例献血者在献血中发生献血反应,占20.0%,2例献血者在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占20.0%,6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60.0%。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

3.引起献血反应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3.1心理障碍:精神紧张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要与献血者热情并友好的交谈,并宣传献血知识,适当献血无损健康,献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糖黏稠度,从而使血流加快,脑血流量液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献血后感到身体轻松,头脑轻松,精力充沛。

3.2空腹献血:做好优质护理使献血者能主动配合做好献血前的体格检查,避免献血者空腹献血,交待他(她)们采血前尽量吃一些清淡食物,如稀饭、馒头等。必要时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

3.3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如遇到熬夜、睡眠不足的献血者,护理人员要询问他(她)们的休息情况,若观察到献血者面部气色不好或献血者自诉感到疲倦、劳累,护理人员最好劝其暂缓献血。3.4采血不顺利:采血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积累和总

结采血经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时掌握先进的采血技术用于有效降低献血者的恐慌和担忧。

3.5穿刺时产生的疼痛感:有些献血者本身就对穿刺有一些恐惧感,尤其是献血的针头比较粗,采血时会有一些疼痛,使献血者产生晕针。

3.6车内环境:由于献血车多停在室外,温度不适宜,流动人员多,车内空间狭小,尤其是献血员多的时候,车内比较拥挤,车内医务人员较少,照顾不周全,使献血者感到他们受到冷落,对采血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这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献血地点多为献血车或者小型献血屋,空间狭窄,空气流通性较差,会造成献血者情绪低落、紧张和焦虑,从而加大献血反应的发生几率。为此,应该合理规划和设计献血屋或者献血车的空间布局,勤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及时对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3.7对极少数发生重度反应的献血者,可出现惊厥伴晕厥,可失去知觉、抽搐、痉挛甚至大小便失禁,一般少见,除按照轻度反应处理原则外,献血者需要由医生照料,医生可刺激其人中或合谷穴,必要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缓解后,予以糖水补充,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疑虑,严重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由于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上述献血反应的必然性,血站工作人员应积极妥善处理,消除献血反应在献血者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4.讨论:从献血反应原因分析,本次研究中,全部1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有3例属于空腹献血,空腹时人体内部血糖含量较低,会加大献血反应的发生几率。献血次数超过2次或者2次以上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要远低于初次献血者。本次研究中,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中有9例属于初次献血,1例献血者为二次献血。原因在于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或者鲜血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心理。我国对于无偿献血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人缺乏无偿献血方面的相关认识,担心献血会损害自身健康[2]。

总之,通过观察献血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对献血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献血者的心理负担,缓解其恐惧和焦虑情绪,尽量降低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护理人员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协助献血者将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为此,采血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采血过程的优质护理工作。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无偿献血是利已、利人、利国的大事,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从处理、减少、预防献血反应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使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范谨.无偿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20):149.150.

[2]王丹梅.诱发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因素的预防及护理.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