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梁春燕

广西北流市清水口镇大郡小学梁春燕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教师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是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我认为: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加强平时积累,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感受愉悦。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借助日记习作,打牢基础

日记是经常性习作最好的载体,养成良好的日志习惯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设置了“写话练习本”,到二年级改为日记本,其实也主要是写话,从一句写几句,甚至一段,不管他们写得好坏、多少,只要他们坚持每天一记,教师给予批改,还为每位学生写鼓劲性评语。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在班级中交流他们的优秀日记,使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习惯,这可为作文教学迈好一大步。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记录自己的生活,把记日记写话当作一种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知道的校园外所发生的精彩事情。像我班的美玲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今天和妈妈去种花生,因为自己对花生的怜惜之心,将饼干与矿泉水一同放入花生洞里,还在沾沾自喜时,却遭来母亲的经验教训。”

教师要借助评改学生日记的机会,通过鼓励性评语与学生对话,调动学生日记写话的积极性,引导领学生写话和心灵成长。特别是一些学生容易把自己的心理话和小秘密写在日记里,教师可以利用此机会,既引导学生,又肯定学生,这也是促进学生写话的一个机会。如紫兰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早晨吃饭是一天中最煎熬的事。而母亲为了我的身体健康,每天强制性地盛两碗饭要我吃完才可去上学。为了逃过母亲的法眼,为了能让自己早去上学,我总是乘妈妈上楼时,把饭倒掉,等妈妈下来时,嘴里一口饭咀嚼着,这样总算瞒天过海了。其实,我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有用的人,我这样做对不对呢?”我给她这样的评语:“老师觉得你是一个会聪明能干的孩子,妈妈也是关心你的,像这样的事,你可以和妈妈商量一个办法,去试试看!”过几天,紫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回家,我说服了妈妈,让她同意我试一个星期自己安排早饭吃多少,如果对我的身体不好,再按妈妈的要求做。”我们可以看到师生通过评语对话,又是一个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实践写话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写话教学是学生习作的起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用心引导,从小打好学生的习作基础。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观察与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1、观察就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也就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我结合习作训练,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去观察自然,认识生活。如指导学生写《春天的景色》一文时,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我和学生一起来到校园,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校园景物的特点,接着,走出校园,来到田野,去“找春天”,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再写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柳树发新芽了,闻到了泥土的芳香”;有的说“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伸伸腰,摆摆手,好像在随风跳舞”等。这些话语来自学生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是大自然给了他们表达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投入到生活的怀抱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学生与生活的沟通时,他们有了习作的欲望,他们笔下的生活也就会因此而有了灵性。

2、体验生活,想象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基础,充分想象出合乎逻辑、事理的事物情景,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形式要多样。教师或提供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提供一个有充分想象的开头,或提供一个寓意深长的结尾,或对现有课文的某些情节进行插叙、补叙等。写好后引导学生反复比较优劣,从中自然领悟到文章用词遣句、布局谋篇之要领。这比教师在台上絮絮叼叼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