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话题学习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语文教学中的话题学习法初探

胡益彬

胡益彬

〔摘要〕语文学习现状堪忧。话题学习法的概念、特点以及设立话题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话题学习法

所谓话题学习法,是指学习时以话题为中心,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广泛阅读及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课文为出发点,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与这一话题相关的活动中深入理解这一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

1设立话题应遵循的原则

1.1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任何一个整体都具有其特定的内在结构,整体优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只有从整体去考虑局部,局部才有意义。设立话题要从整体着眼,考虑指导对象的全体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学习形式的全方位性,把握单元学习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点面结合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动态的知识结构。

1.2系统性。知识本身不成型,通过梳理归纳才能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好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显露其发展轨迹。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设立并解决话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更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能力形成得更全面。正如黎世发强调的:“只有把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变成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的过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才是最有高效能的知识和技能,而学生逐步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才能,才会更有力地促进学生高效率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1.3科学性。设话题,第一叙述严谨。题目表述语言精练,文字流畅、术语规范,叙述准确,概念无歧义。第二,话题的条件充分,互容,不多余,符合实际。第三,话题的结论根据条件和课文可以合理推出,话题的编排顺序符合语言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2设立话题的方法

2.1取精撮要。取精撮要,就是集纳、提取课文的妙处、要害处设立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课文教学中的穿插引入也为了利用教材来“引进外资”、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取精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的“精兵简政”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集要的阅读能力。如《<物种起源〉导言》设立话题“内容撮要”: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从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以“外部的环境如气候、食物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片面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这两种原因通过人工选择促使该物种演变。

2.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就是以课文为例,将课文中的句式、课文中段落的结构方式或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设立为话题。通过“学与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既阅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又进行了写句构段、谋篇布局的训练。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可以设立这样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突破若干疑难点。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重点了解几个应该掌握的词语,如“相”、“见”等,以及偏义复词和连绵词。把文中所有例句找出来加以辨析,然后理出长诗情节,简单分析主要人物和比兴手法。第二个话题:结合单元作文训练,以写促读。利用单元作文训练改写《孔雀东南飞并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从原诗的后半部分情节切入,以倒序的手法,着重叙述兰芝的故事,命题为《太守家的聘礼送来以后》。指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原诗人物的情节,展开想象,主要叙写三幅画面:送来聘礼后阿兄欢喜而兰芝心如刀绞,展开痛苦回忆;夫妻相逢,仲卿误解嘲讽,兰芝讲“被逼迫”的过程,二人相约同赴黄泉;太守迎亲的热闹场面,兰芝投水前的复杂心理,夫妻殉情。

2.3分层推进。在课文的整体阅读中,将课堂学习的逻辑步骤设立为话题,形成清晰的学习层次,即“一步一步地向前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形成一种层进式学习结构。如《拿来主义》的教学,可以设立以下话题:找出文中点示“拿来主义”深刻含义的语句;理解文中对三种“主义”进行议论的不同手法;对“送去主义”怎样进行揭露批判?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述“拿来主义”?通过“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的对比,我们明确了什么?课文整体构思的妙处;课文精美的修辞手法。

2.4品析鉴赏。品析鉴赏,就是通过读写方式设立话题,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评论的学习和表达过程中,让学生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写作文章,同时让学生直到懂得、理解到课文的精、课文的美、课文的妙。如《祝福》,可以抓住课文中多次运用“三”作为话题去突破课文,进行综合归纳。①小说结构三层次。以“我”的见闻为线索:所见—所忆(倒叙)—所思。②小说情节三片段。祥林嫂沦为乞丐而死,初到鲁镇,再到鲁镇—悲惨命运。③祥林嫂肖像三变化。初到鲁镇二十六岁,再来鲁镇三十一、二岁,临死之前四十上下。④环境描写三祝福。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暗示了辛亥革命的社会状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封建宗法思想和礼教把祥林嫂逼上死路;结尾“我”感受中的祝福景象-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呼应文首。⑤三个主要人物。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典型,勤劳、善良、质朴、顽强;鲁四老爷-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迂腐保守、自私虚伪、冷酷无情;“我”-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善良而软弱。

采用话题式学习法,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开放的过程中,在这种开放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激励、呼唤、鼓舞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步入语文的园林,身入其中,展开感官,放飞心灵,进入美妙的语文境界。

参考文献

1见吴章贵著.中学语文异步教学论.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4.P340

2见黎世法.异步教育学.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P127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蒙阳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