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集束化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3

早期集束化护理措施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陈裕竹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

【摘要】目的针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探讨采用早期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ICU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循证依据支持的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管理患者。结果经治疗原发疾病,使用有效的支持手段和积极的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后,50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9例患者,9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2例患者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78%,死亡率18%。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尽早采用早期集束化护理,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护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增加了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康复时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早期集束化护理;ICU;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SS)[1]又称为脓毒性休是一种全身炎症综合征,表现为持续性顽固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65mmHg),需要充分扩充血容量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早期识别较为困难,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ICU患者普遍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早期集束化护理是将循证方式结合护理规范的一种新式护理方法,对于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有重要作用[3]。我院ICU使用常规护理结合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感染性休克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符合《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4],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3岁--88岁(平均年龄62.38±4.54岁);其中重症肺炎16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例,绞窄性肠梗阻3例,胆囊炎合并化脓性胆管炎4例,重症胰腺炎4例,大面积烧伤5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脑膜炎2例,败血症3例,恶性肿瘤9例。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成功治愈39例,其中3例并发肾衰竭,4例合并心力衰竭,占78%;死亡9例,占18%;自动出院2例,占4%。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1)正确卧位护理患者采用休克体位即中凹卧位。抬高躯干头部20°-30°,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抬高下肢15°-20°,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提高心排量,保证充分组织血液灌流。(2)密切病情监测包括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处于不同休克分期的患者,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表现均有显著差异,休克代偿期组织缺血缺氧,表现为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尿量变少每小时<20ml,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烦躁不安;休克抑制期血液瘀滞,组织细胞淤血性缺氧,表现为神志淡漠昏迷,少尿无尿,血压进行性降低,皮肤紫绀出现花斑;休克失代偿期微血栓形成,组织细胞无血供,表现为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出现循环衰竭,并发DIC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5]。护士应仔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及各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完成救治工作。

2.2早期液体复苏(EGDT)护理初期液体复苏应尽早开始,明确诊断后3小时内开始复苏,至少输注30ml/kg的复苏溶液[6],后期液体管理应建立在动态血流动力学结果上。护士应严格遵执行医嘱,选择较大、粗直的外周静脉开放通路,采用滴定式管理液体,使用输液泵、微量泵控制液体输注,正确记录输注液体总量和种类;配合医生进行各种监测导管的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动脉导管、PICCO导管等),正确管理各项数据并清晰不同数据代表意义如使用PICCO行容量反应监测,准确测量CVP、CI、CO、PAWP等各项指标,以合理选择液体种类和数量,为限制性液体管理提供导向性的数据支持;正确采集动、静脉血标本,及时送检,协助完成容量负荷试验、被动抬腿试验等诊疗工作,建立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达到复苏终点目标。

2.3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对于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已充分扩充血容量并降低血乳酸后仍无明显变化,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避免血流动力学较大波动[7],安全、有效、精确的给药。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深静脉置管,避免高浓度、快速给药对静脉管壁的刺激,防止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的皮肤组织坏死;开始给药应先小剂量、低滴速,从单独中心静脉通路使用微量泵注射给药,根据血压、各项检测指标严格控制给药浓度速度,避免血压大幅度升降;提前配置需更换药物,使用“管对泵”法、双管法、快速更换法等更换药物,避免中断给药;加强巡视,检查输液导管、三通、延长管、注射器之间连接是否紧密,输液泵是否正常工作;监测药物副作用和不良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立即通知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

2.4机械通气和气道护理感染性休克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应立即开放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行机械通气[8];PaO2/FiO2<150mmHg的ARDS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通气,可降低胸腔压力梯度,提高顺应性,促进分泌物清除;行机械通气前护士应正确连接呼吸机管路,检查气管导管位置及深度,固定是否牢固(采用“思乐扣”、胶布、绳带等方法固定);呼吸机运行中定时使用测压表测量气囊压力,检查密闭性,2-4次/天排空气囊压力,防止气压伤,使用加热湿化器、气道冲洗、雾化吸入、气道内滴入湿化液等方法加强湿化,避免痰液粘稠;撤机前加强评估,鼓励患者多自主呼吸,锻炼呼吸肌,争取顺利脱机早期拔管。及时正确的吸痰,合理选择吸痰时机,使用封闭式吸痰管,进管、退管宜慢,忌反复抽吸,负压过大,避免气道出血;进行机械通气理论学习及呼吸机使用操作培训,正确处理报警和排除故障;合理镇静镇痛,预防带管、吸痰过程中出现的躁动不安从而引发的不良事件;准确采集动脉血,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通气及氧合情况,给予合理有效的呼吸支持。

2.5营养支持护理经治疗代谢紊乱初步纠正后,尽早给予营养支持,以提高防御机制,增强抗感染能力,促进组织器官修复。护士应根据患者进食数量种类,正确换算含水量及热卡,严格出入量管理,以达到机体所需的能量30-35Kcal/(kg·d)[9];气管插管等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在胃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士要正确放置鼻饲管如行胃管置入术、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等,使用肠内营养液泵间断泵注营养液(TPF、SP、定制营养液等),喂养前可糖盐水试餐,以小剂量低速率间断泵注并逐步增加至机体需要量;需胃肠道禁食患者,可从中心静脉泵注肠外营养,优选锁骨下静脉置管,注意血糖变化情况;营养膳食科的技术支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和种类,满足特殊的代谢需要。

2.6心理护理ICU患者病情危重,其病房环境特殊,气氛严肃,实行无陪护制与家属、外界隔离[10],存在各种感觉过量与不足,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主动交流,入科时介绍病室环境、需要遵循的科室制度,进行各项操作护理前仔细解释,直观化告知患者与家属注意事项等;关心鼓励患者,及时解惑,满足正当需求,帮助树立自信心,消除负面情绪,增强彼此之间信任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7控制感染的护理根据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即使用抗生素前应先留取痰培养并及时送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专人留取标本以保证准确性和无污染;加强病房管理,每天三次使用次氯酸消毒毛巾擦拭治疗台、床单位等物体表面,使用75%酒精擦拭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每7天进行病室大扫除;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循无菌技术规范特别是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时,以预防感染的再发生。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病室物体表面等细菌培养,开展院内感染防护培训。

22.8血糖护理采用系统化血糖控制方案。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高血糖(≥10mmol/L)时使用静脉泵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速度,避免低血糖;护士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初期1-2小时监测,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间隔,及时调整避免血糖较大幅度波动(一般控制在7-10mmol/L);末梢毛细血管所测得血糖值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有动脉插管的患者可使用动脉血代替,必要时可送标本至实验室检查[11]。

22.9镇静镇痛护理感染性休克患者合理应用镇痛镇静,有助于病情观察与评估,降低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根据病情选择最少需求剂量药物连续性或间断性镇静[12-13]。应用RASS镇静评分表等手段确定患者镇静程度,根据不同镇静深度需要选择药物,浅镇静首选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深镇静选用咪达唑仑;使用行为疼痛量表(BPS)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量表(CPOT)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优选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采用BIS监测,观察患者镇静镇痛后具体的意识水平,以具体的数值来表示患者机体的反应;通过言语交流、环境改变等方法限制镇静镇痛剂的使用,避免药物大剂量持续的输注,防止戒断反应。

3.小结

感染性休克是当前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攻坚问题,各项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发展深入如抗菌药物的使用,营养方面的支持手段等,但是死亡发生率仍达到50%以上,无法降低死亡率。因此,也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ICU护士应快速冷静做出判断,确定合理有效的早期集束化护理方案,针对病情做出全面的监测与控制,协助医生进行诊治,避免产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SingerM.DeutschmanCS.SeymourCW.etal.TheThirdInternational

ConsensusDefinitionsforSepsisandSepticShock(Sepsis-3)[J].

JAMA.2016.315(8):801-810.doi:10.1001/jama.2016.0287.

[2]BradfordW.ToddD.Patient-safetyandqualityinitiativeintheintensivecareunit[J].CurrentOpinioninAnaestheSiology,2006,

19:140-145

[3]宋尚川,徐敏.集束化护理理念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02):178-180.

[4]曹钰,柴艳芬,邓颖,方邦江,刘明华,卢中秋,陆一鸣,聂时南,钱传云,田英平,杨立山,姚咏明,尹文,于学忠,张新超,赵敏,赵晓东,周荣斌,朱华栋,朱曦,曾红科.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09):567-588.

[5]黄海萍,赵海珠,何美青,郑谊.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的综合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05):66-68.

[6]LevyMM,EvansLE,RhodesA.TheSurvivingSepsisCampaignBundle:

2018update[J].IntensiveCareMed,2018,44(6):925-928.doi:10.

1007/s00134-108-5085-0

[7]胡婀娜,胡伟明,万月芬,方珺,祝增华.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联合早期集束化方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0):1485-1488.

[8]俞建娣,赵伟英,王志娟,俞飞云,楼丹.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2):306-308.

[9]孙志慧.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医学科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7):188-189.

[10]马婷,刘艳,郁秋华.集束化护理在ICU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8):203-205.

[11]张荣丽,何伟,李彤,周华,王超,高爽,许媛.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探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04):204-208.

[12]赵以林,罗爱林.2018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适度镇静和镇痛指南解读[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01):24-28.

[13]郭晓夏,安友仲.ICU后综合征在镇痛镇静谵妄指南、镇痛镇静集束化措施及eCASH中的干预建议[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7,3(04):2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