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观察

于海龙

于海龙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的患者48例分为实验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比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好,有效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早期胃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091-02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有可能治愈早期胃癌的唯一方法。近年来,手术创伤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尤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已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手术创伤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得到了广大医师及患者的认可。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的患者48例分为实验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8±2.9)岁;实验组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2±2.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胃镜、超声胃镜、病理活检,所有病灶经活检均为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做腹正中切口,长度取剑突下至脐下4cm,开腹后进行全腹探查,包括病灶的转移及种植,结扎胃的供血血管,切除网膜,清扫各组淋巴结。将肝左叶三角韧带切断,将肝左叶翻向右下方,充分暴露贲门区,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将胃切除,行食管空肠吻合。

实验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低盆高,两腿分开约40°。于脐孔穿刺并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4mmHg左右。于左右中上腹部留置4个穿刺套管。使用超声刀将大网膜游离,于胃网膜左血管根部将其结扎,将第一支胃短血管切断,沿胃大弯侧清扫淋巴结。将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游离后,结扎胃网膜右动静脉并清扫淋巴结。于胃后方清扫淋巴结并结扎胃左右动静脉。将胃膈韧带游离至贲门附近,游离小网膜,剥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叶腹膜,裸化胃小弯壁并清扫淋巴结。于幽门远侧5cm处切割十二指肠残断并将其闭合。用切割缝合器通过辅助切口将胃切断,将远端胃大部、网膜及淋巴结移除,最后行胃空肠吻合重建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分析

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中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率为(110.8±10.4)mL、(4.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率(144.7±15.6)mL、(35.82%),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2.2两组住院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情况分析

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实验组中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11.1±2.5)d、(126.4±29.5)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31.4±3.0)d、(165.2±34.0)h,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3.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早期胃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随着手术创伤对患者炎症反应研究的不断深人,抑制术后炎症反应能否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值得思考。炎症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预后炎性细胞因子在手术创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NF-α和IL-6是具有代表性的血清炎性因子其在血清中水平的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手术创伤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TNF-α和IL-6的高水平状态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引起免疫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增高肿瘤复发率和患者病死率。

腹腔镜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2]。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3]。目前,对于胃癌的治疗,大多使用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的游离及淋巴结的清扫,再通过辅助切口取出胃组织,最后完成胃空肠吻合。此类术式在减少患者创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使用腹腔镜耗材,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在胃癌根治术的过程中,淋巴结的成功清扫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此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在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的淋巴结清扫胜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预后。随着腔镜技术的高速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渐提高,微创手术在胃癌根治术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尽管其存在着手感不佳等问题,但通过长期的训练与实际操作,可以克服。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之,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比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好,有效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毅克,刘衍民,雷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评价[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2):172-174.

[2]何永林,郑本波,李峰.两种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2):1376-1379.

[3]欧阳满照,陈小伍,朱达坚,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早期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师,2012,50(1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