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耿华芳

山东平邑西城实验小学耿华芳

数学课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更何况是内容相对枯燥的计算课。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带着自己的疑问来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下面的教学情境:

师:下面是欢欢一家对自家小菜园的设计方案。妈妈说:“这块地的5/8种西红柿,3/8种豆角。”爸爸说:“这块地的1/3种茄子,1/4种黄瓜。”欢欢说:“这块地的5/8种丝瓜,4/10种辣椒。”

师: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你知道他们每个人最喜欢吃什么菜吗?为什么?

生1:妈妈最喜欢吃西红柿。因为5/8和3/8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5/8>3/8,所以说妈妈最喜欢吃西红柿。

生2:爸爸最喜欢吃茄子。因为1/3和1/4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1/3>1/4,所以说爸爸最喜欢吃茄子。

师:那欢欢最喜欢吃什么菜?(没有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作出判断?

生3:因为5/8和4/10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

这个情境的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旧知。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例如:我们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相关联的一组情境,将整节课链接成“情境串”,即整堂课中围绕着一个主题的大情境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散地设计在相联系的情境的各个环节中,即各个“情境串”中,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还计算教学一个现实生活的背景,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助于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是怎样进行“情境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

新教材中文字叙述明显少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幅幅生动有趣、五彩缤纷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正是这些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入了课堂教学,才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新鲜的生命,使我们的“情境串”教学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另外,教师要充分挖掘主题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故事或活动演绎“主题图”情境,把丰富的画面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丰富的情境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如第四册“表内除法(二)”的第一课时,例1给出了学生庆祝节日的主题情境图,而配备的练习1—4的主题图分别是小猴爬竿、小兔采蘑菇、小鸟送信、小猪吹泡泡。而低年级学生对静态信息窗的兴趣持续时间过短,相对独立的主题图使课堂显得过于松懈,存在一节课中前半节课学生兴致高昂,后半节课死气沉沉的现象。于是我尝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几个信息窗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连贯的情境串。整节课的设计以学生喜欢的“庆祝六一”为主线,通过“布置联欢会场”(例1的教学内容)——“参加快乐的游园活动”(练习1—4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通过对教材的有效调整,把静态的信息窗变为动态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去计算,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