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悟——小学《科学》新课导入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我思我悟——小学《科学》新课导入例谈

覃士汉

覃士汉(松滋市南海镇南海小学湖北松滋414200)

熟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依据课标理念,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很快卷入到科学学习中去,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1.游戏导入

课例一《声音的变化》

师:(课前让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别藏在讲桌的后面)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叫(猜猜我是谁)。

生:(男生)猜猜我是谁?

生:(齐)你是王江成!

师:请这位同学出来,大家看看,猜对了吗?

生:(齐)猜对了。

生:(女生)猜猜我是谁?

生:(齐)邓小娟!

师:请这位同学出来,你们猜对了吗?

生:(齐)我们猜对了!

师:同学们真行啊!你们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呢?

生:我是听声音猜出来的。

生:王江成的声音比较嘶哑,略带有磁性;邓小娟的声音比较高。

师: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

师:我们班上有和王江成、邓小娟一样声音的吗?

生:没有,一个也没有。

师:看来呀,声音里有秘密,想研究吗?

生:(齐)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变化》(板书课题)。

在这个课例里,我设计了孩子们喜欢做的游戏《猜猜我是谁》进行导入,通过两人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学生辨认班上的同学,学生兴趣十分高。学生想啊,为什么听声音就能猜对是谁呢,看来,声音里肯定有许多秘密,于是他们就想把这个秘密解开,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由此产生了,这样为后面提出、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

再看下面的课例。

课例二《声音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X页,今天我们学习《声音的变化》板书课题。

教学内容相同,导入的方式方法不一样。课例二是典型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不够的课例,学生或许对声音还没有现场的体验与感受,对声音没有产生浓厚兴趣,试想,一个还没有探究兴趣的问题,学生会全身心的卷入探究吗?其探究效果显然不会很好,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

2.真实体验导入

课例三:《声音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静静的听听我们的教室里、教室的外面有哪些声音。(真实体验,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发现声音的不同)

生:(静静地听,感受声音)

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有翻开书页的声音。

生:有老师讲话的声音。

生:汽车的声音、刮风的声音。

生:说话的声音、发电机的声音。

生:…

师:这些声音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

师:还有吗?

生:有的声音听起来好害怕。

师:你们听得真认真。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教师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随机板书出来)

生:声音为什么有大有小。

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师:还有吗?

生: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刺耳。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好。这节课,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学着进行研究,

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这个导入,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声音,即给出一个事实,让他们在事实中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且是在现场感受中提出的,学生喜欢研究,探究兴趣浓,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探究效果好。要不然,就会出现下面的导入:

课例四:《声音的产生》。

师:(放录音,事先录制好的多种声音)大家仔细听听,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流水的声音,汽车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

生:唱歌的声音。

显然,这个导入课例的处理就没有课例三的妙。这个设计没有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声音(只是让学生听录音感受声音,失去了声音的真实性)。

接着看。

师:自然界里有很多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这里,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包办代替了,失去了大好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试想,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将来能研究问题吗?一个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的兴趣不会很高,探究的目标会打折扣。

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还有故事导入、课件导入等。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学习课标,精心思考,反复琢磨,使导入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