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思考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思考与探索

穆欣1王慧颖2

穆欣1王慧颖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72-01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护理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是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然而,长期以来中高职衔接是护理专业发展的瓶颈,探索如何“有效”、“顺利”进行中高职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思考与探索,提出了一些对于现状的分析和体会,以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中高职衔接思考探索

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想要实现教育层次的逐步提升,快速、高质量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探索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若想达到中高职的“有效”、“顺利”衔接,在其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制度等方面的连接、承接至关重要。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如下。

一、注重外部形式,强调内涵衔接

在职教集团的指导下,创新护理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模式,既注重外部形式的衔接,又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完善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为目标,明确中、高职业学校定位,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等“八个衔接”,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除了要在各自层面上努力办出特色、办出高质量,办出高水平;同时要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完善职教集团建设。如果能顺利、有效的实现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人才培养,对稳定中职、发展高职,实现教育层次提升,完善职教集团建设将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重要的是变“刚性”为“柔性”,注重内涵的衔接,真正积极探索与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推进中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稳定招生规模,完善招考制度

结合我国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就业岗位群基本相似,实质上应明确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中职教育基础上的提高和拓展;同时,注意调整招生考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对于职高来说,为提高对口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重点讲授考试科目,学生没有做到系统的进行护理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更谈不上与高职学习有效的、科学的衔接[1]。因此在招考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作为有效保证的手段之一。实施完善、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明确提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与护理专业就业相关的考试方式。如可强化对考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引导中职学校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可以尝试实行技能水平证书考试,技能水平证书考试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通过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制定考试大纲,技能方面结合全国技能大赛制定出统一的基础操作标准,进而引导中职学校加强专业基础能力与技能训练;还可以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保送就读省内高职高专院校的优惠政策,激励中职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最后,招考制度应该建立在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实际上中职升高职是一种追求知识、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在职业教育理念上及医院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更重视的是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证书,这样才能为中高职真正的衔接提供给养,使学生养成并具备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2]。

三、实施弹性衔接、注重岗位需求、分化专业方向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因此,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2+3职业能力递进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中职阶段进行二年理论学习,主要进行岗位基本能力训练及职业综合素质训练,此阶段应注意按照发展纲要要求,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在高职阶段实行“医校融通、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的学习,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临床实践模块”的学习,即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从职业认知转变成职业认同,实施五年贯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的分段式教学。教学组织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详细设计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使课程体系的设计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转化。同时为使毕业生具有更高的专项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方向分化。

四、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与高职院校联手共同努力,开发课程体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研和交流,确定分段的各自培养目标实现,又要完整、有序的衔接,实现共同的人才培养。首先按照中职人才培养标准,规定中职生到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以此来设计中职的课程。国际上护理教育的改革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如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本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3];因此,高职可以适当的增删教学内容,如高职可以增设健康评估、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等课程,提升精神、心理卫生的内容以及社区、家庭护理内容的比例;按生命周期设置课程如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等,同时对于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而非“删除”,以中职的课程标准为基础对口设计高职的课程,再针对课程制定教学内容并开发与之匹配的教材,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逐层螺旋递增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仅提高了“学历”,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了自身从事护理工作的“能力”。

总之,为保证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有效、顺利的开展,必须坚定“衔接”不是“相加”的观念,要做到办学体制衔接,在职教集团的指导下,创新护理专业中、高职合作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衔接,正确定位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目标,合理衔接中高职“分段”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衔接、课程体系衔接、教育资源衔接与整合,还应注意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的衔接,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具有“高”、“专”特色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松.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75-1077.

[2]安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李春,沈建新.五年制高职教育护理专业设置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