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言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引导语言实践,提升语用能力

陈体丽

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学校32390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实践过程。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导品读赏析,夯实语用基础;揣摩文本写法,培养语用思维;借助随文练笔,引导语用实践这三大策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能力语言实践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成了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用”与“如何培养语用能力”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充分说明了“语用”的重要性。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语言训练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悟、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促进他们语用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品读赏析,夯实语用基础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挑选一些语言优美、富有真情实感、能振奋人心的佳作作为课文供学生进行学习,这一些课文是学生进行品读赏析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这一些课文进行品读赏析,在这个过程中鉴赏其语言特征和情感,从而为他们夯实语用基础。

1.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表达奥秘。

教师在制定语用训练目标时,要以实现核心教学价值为方向,注意取舍,制定集中、清晰的目标,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表达机会,从而去感受表达的奥秘。要紧紧把握住课文在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此为基础设计语用训练点。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的第三段里,以列举的形式对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描述,在连接上则用到了“如”、“有”和“也有”等词,而没有直接对圆明园的景色展开细致地描写。而在第四段中,以更加概括性的语言对文物进行了介绍,这就通过文本留白让学生能模仿第三段的表达方式进行实践。课堂中,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圆明园文物照片展示给学生欣赏,并要求他们按自己的喜好挑选几个出来,利用第三段中的列举法对文物展开介绍,然后把握这一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列举式表达手法”这一核心教学价值进行学习,可以设计成两大板块。第一板块,让学生对第三段中的列举语句进行感悟,对其标点和连接词上的特殊之处进行把握,进而体会到准确、妥帖的表达效果;第二个板块则是对语言进行运用,也就是在课文第四段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根据第三段的列举式表达手法来对圆明园的文物进行介绍。

2.在品读赏析中体验文本写法。

开展语用训练,要以“文”和“学”进行综合定教,找出二者的融合点。教师在挖掘课文中的语用训练点时,既要从课文特征出发,又要与学生的年级目标进行关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找准学习的起始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赏析中体验文本写法。

例如,《窃读记》和《给予树》这两篇课文中对“我”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因此就可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心理描写,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是具有年级差异的,将它们用于心理描写教学中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制定有效合适的语用学习目标。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给予树》教会学生对人物的具体想法进行描写,让学生利用增删对比的方式对第一段的“我”的心理活动进行品味,让学生理解到刻画真情实感的方法。而后分析文中对“我”生气时的描写,文章写道“我”看到金吉娅买了廉价的棒棒糖,却没有买其他任何东西,于是心里就想:“她的20美元到底干什么用了?”对此引导学生扩充“我”还在想什么。教学快结束时,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想一想当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有哪些心理活动。而教学《窃读记》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对心理变化进行描写。在课上先让学生对第一到四段的心理描写进行自主鉴赏,勾画其中表示心情变化的词,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从而领悟到语言对波动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魅力;再组织学生以同样的写作手法,对假借雨天去读书和在顾客身旁偷偷读书的心理活动展开描写。

二、揣摩文本写法,培养语用思维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推动下,摈弃了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细细品味课文来欣赏课文的美。不过,如果没有重视在读中渗透写作手法的教学,同样会走向只注重阅读的极端,这对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来说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以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课文,从而有效实现在语用能力上的提高。

1.注重写法积累,让语用训练指向技能训练。

王荣生教授认为:“怎么读”和“读什么”其实在某种特定的取向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而言,就是根据其文体类型选择相应的关注点,以不一样的阅读姿态完成特定对象地阅读,并在阅读时穿插一些有效实践训练活动供学生练习。

例如,咏物诗《石灰吟》采取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对于这首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先根据以往学习诗歌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从咏物诗的角度进行阅读。具体来说就是先对诗歌的意思进行理解,要求学生概括诗中所描写的石灰特点;然后引入实际生产中石灰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让学生与课文的石灰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并引入于谦的生平,从而产生认识:于谦的生命就像石灰的生产过程一样;最后,通过石灰来感受于谦的个性特征,把对物的理解过渡到人身上,弄清作者借物喻人想要表达的人物特点。

2.强化揣摩洞察,使语用训练指向言语形式。

除了在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进行体会,还需对作者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在课文中去走个来回。这里的“来”强调要重视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所包含情感的领悟;而“回”则强调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在体会到情感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挖掘出作者语言的奥秘,揭示作者创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谈礼貌》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中心思想的理解和事例的总结,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手法:(1)文中以三个从古到今的事例来进行说理,但却都发生在中国,原因何在?(2)为什么课文中的事例既有名人身上的,也有一般老百姓身上的?(3)可以交换这三个事例的顺序吗?学生通过细致地阅读和理解,明白了由于这篇课文是围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礼貌待人展开的,因而就只能以中国人的事例来进行论证,不然和中心论点是不符的。而由于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所以就要涵盖所有的中华儿女,因此就不能只写名人,还需要写老百姓。从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来看,表现力度是层层递进的:牛皋为了请求别人的帮助,需要礼貌待人;小孩因为有负于人,所以应该讲礼貌;周总理虽是别人有负于他,但仍能主动原谅他人,这更表现出了以礼待人的优良传统,所以不能随意交换三个事例的顺序。

以上案例中,除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写作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课文这样写作的真实意图,对作者表达的目的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这就有效地帮助学生真正从内容上对课文写法进行了领悟,教学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三、借助随文练笔,引导语用实践

学以致用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还要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语言实践中。这就需要教师紧扣课文特征,深度挖掘可供学生进行写作的点,让学生能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随文练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在妙趣横生处,引导模仿练笔。

品读优秀的文章就像在品味美酒一般,让人心中为之酣畅。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气息,能有效的吸引学生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课文妙趣的带领下,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展开对课文的品鉴,并借鉴其好的描写手法开展课堂随笔练习。

例如,在《莫高窟》这一篇课文中,作者用“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一排比句刻画了飞天的场景。对于这个场景的教学,我在屏幕上为学生投放了很多精美的飞天图画,学生们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这些图片,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笔,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仅在这几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就通过对课文语言写法的学习以及个人的理解,对我所提供的画面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佳作。如:“有的迎风飘舞,自然和谐;有的吟诗颂词,清新脱俗;有的随歌起舞,分外妖娆……”学生在这样的练笔活动中,既对课文中的飞天景象有了更深刻地感悟,又学会了精彩的语言描写,更重要的是领略了古人的杰出智慧,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2.在文本留白处,引导想象练笔。

为了营造更美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在写作时进行文本留白,一般留白之处涉及到一些人物的细节描写、事情发展的过程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读者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想象。由此可见文章的留白处就可用到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之中。

例如,在《诚实与信任》这一篇课文中,描述尽管对方也有不对之处,但作者仍因自己不小心的行为,主动留纸条为撞坏小红车后视镜的事情道歉,还主动进行了赔偿。这个故事中,以一张小纸条为线索贯穿全文,这张小纸条同样也证明了作者和小红车的主人都是诚实的,也是相互信任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并根据前文交代的事件背景和后文作者与小红车主任的对话,来对小纸条上的内容进行推测,并把推测的结果以作者的角度写下来。在进行写作前,教师强调要关注撞坏后视镜后发生的事情,同时还要从他们在电话中的沟通内容进行推测,从而把作者所写的纸条内容再现出来。

通过对小纸条内容的复现,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对课文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全面地掌握,并训练了学生表达事件的能力,而且学生也在此过程中以作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件事情,更有效地领会到作者和小红车主人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3.在结尾想象处,引导续写练笔。

在一些课文中,作者在课文结尾处没有给出事件的结果,能让读者能借此发挥想象。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文的结尾想象处引导学生开展续写练笔。

例如,课文《凡卡》的结尾处写了,凡卡的信虽然没有地址和邮票,但他仍把信拿去了邮局投递,回到家后很快就睡着了,梦里他看见……这封信凡卡的爷爷能收到吗?凡卡的爷爷会接他回乡下吗?凡卡今后的生活会幸福吗?对于这样的结尾,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续写,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

总之,要合理利用课文这一有效载体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师要在课堂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教材特色内容的促进作用,坚持引导学生在鉴赏语言、揣摩写法和随堂练笔的过程中,去发展语用能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在语用能力上实现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秋源突出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四大环节[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7,(03)。

[2]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03)。

[3]张勇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导读类型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