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前预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利用课前预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贺巧娥

贺巧娥(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小学陕西神木719300)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促教,重视教学相长,追求教学的整体效应,以实现最大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7-01

预习是课前的前奏,有效预习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整个课堂效率;有效预习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预习能使课堂探究更深入。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切入点,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合理取舍,巧妙整合,形成整体,而不至于让一堂语文课分割成字、词、句、段的教学,从而呈现出教者无味,学者无趣的局面。只有把教学环节巧思妙想,取舍得当,才能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更主动、更有效。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预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具备的素质条件,包括良好的预习态度、科学的预习方法。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并从实践中反思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

叶圣陶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预习的关系阐述出来,提出“预习前”和“预习后”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实际就是有效预习能够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不仅如此,让学生尝试在课前进行预习,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新的教学内容的原有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说明学习就是发现,谁来发现?是学生去发现,教学的过程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前的预习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去发现、去思考,提前进入课堂,提前进入课文。

课前有效预习可以让学生课堂上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出学生兴趣,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有自己想要议论的话题,交流自己的看法,发展他们的异向思维,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并能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还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老师必须重视有效预习

学生不预习,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学生也是费时费力,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也不要认为:学生到了学校就归老师管了,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只忙于自己的生意,对学生不管不问,更不要说陪学生预习新课。有效预习能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有的学生课前也预习了,只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走马观花”应付过去,预习时只粗略看一下课文,根本不思考,这样的预习不能算是有效预习。因此,老师要耐心指导,预习要循序渐进地去预习。只有老师重视学生的预习,学生才会重视起自己的预习。然而有效预习也不是个个学生都得读透课文,掌握内容,预习也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最好有所区别。比如说,预习要求有四项,对优秀的学生可要求全做,而后进生则量力而行,可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多做给予表扬;对有主动学习,自主发现的学生大大表扬,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兴趣,还能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流于形式,不注重方法的培养,只是布置一下:课后预习新课,看看写了什么内容?或者布置抄写作业:把要求会背的课文抄写一遍。刚开始,学生还认真预习,后来看老师不大重视预习,学生感到预习不预习无所谓,放学回到家,书包一放根本不看书,只好等到第二天早读课才反复读课文、写作业。所以,指导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就很重要,有了好的方法学生预习得才有质量。例如,平时,对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对他们认真得态度充分肯定。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并鼓励他们动脑;对提得问题质量不高的学生也要充分肯定,给学生自信,让学生积极地去预习。

三、预习预期效果

1.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专心听课,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在课堂上针对预习时的疑难能主动提出进行探讨、交流;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提高质疑能力;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长远来看,通过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求知的心理品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明确预习的目的,认识到预习指导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教学,实际学情,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预习方法,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建立指导―反馈―反思―改进的预习模式,实实在在落实在预习的有效性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校本教材。

3.探究出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基本策略,努力通过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兴趣,使语文课堂更加的活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汲取,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冯明芳,袁开文.在自主预习中快乐阅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4:37-38.

[2]李瑞霞.试论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前瞻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刘国辉.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摘编(四)[J].内蒙古教育,2008,23:49-54.

[4]陈衍庄.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2,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