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研究

/ 3

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研究

陈国敏范旋徐薇杨恒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传统的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主要以探讨二者资源利用为主,把服务社区与学生成长结合的观点较少。本文在高校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基础之上,讨论如何把服务收获转化成学生的成果以促进学生成长,将服务社区与高校学生成长紧密结合,提出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的模式。针对模式的背景、意义以及内容等做出阐述,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期望把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系统化成为一种可复制运行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社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一、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的背景

(一)高等学校的使命

高等学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责任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认真履行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的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谱写实现中国梦的高等教育新篇章。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正是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作为发展目标,与高校发展使命不谋而合。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

学前教育本科生在校期间实践机会少。应届学生认为学习期间专业实践机会过少,毕业之前对自己的实力感到恐慌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需要一个实践的地方施展拳脚、提升素质,而大学里仅有的课程学习、专业见习和短暂的实习时间是不够的,所有的理论必须要有一个着陆的地方它才能真正发挥本身具有的价值。

(三)社区学前教育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社区工作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社区幼儿生活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社区工作人员在处理幼儿工作,开展幼儿活动上并不是那么擅长。平日繁琐的工作也让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策划关于社区幼儿的活动,如果有一批人固定地为社区儿童活动出谋划策并执行将会减轻社工的工作负担。在这种情况之下,把这个工作转交给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们,社工将身份转变为工作的指导者、合作者,这可以使高校和社区的合作成为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相互获利的过程。

二、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的提出

(一)模式的概念界定

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主要指高校以社团建设为中心,利用学生周末的时间给社区提供服务为基础,促进社区学前教育发展,并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的模式。具体指高校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主要成员,加之其他专业拥有爱心及突出技能的学生组成专项服务队伍,面向高校临近的社区进行学前教育对口服务,在此基础上将“教学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区幼儿信息记录—幼儿研究素材积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形成连贯系统,构成模式使其在高校与社区之间运行。该模式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目标,服务对象为社区内的学前儿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服务内容为开展灵活教学活动、其他课外主题活动。

(二)模式的意义

1.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面对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挑战,高校应该走进社会,带领学生感受社会,为社会服务和贡献,最终被这个社会需要和认可,以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为载体,用行动提升自我办学特色和办学竞争力。首先,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学校的学习进行自我修正,锻炼的同时又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最终学成之时,面对社会对学生的考核,他们将会表现得更胜一筹。高校助力社区学前教育可以在实践和检验中得到教育现状的反馈,根据反馈,高校可以对课程计划、培养方式等做出调整,最终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生存与发展。

2.促进社区学前教育发展

高校助力社区学前教育使得高校学前教育和社区学前教育协同发展,社区是直接的受益者。在高校学生的帮助下,社工的工作压力得到减轻,社区幼儿活动形式丰富且有保证。在新的师资力量帮助下,相对科学和专业的课程设计会融入到社区幼儿的活动之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工幼儿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3.促进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平衡

在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幼师这个工作、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这份事业等问题,争取让不热爱的人有所热爱,让热爱的人留住热爱,在情感上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人才;另一方面是在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过程中,以学生为社区的服务作为基础,锻炼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其他素质,追求他们全面的发展,最终更具适应社会需求的竞争力。总的来说,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平衡。

三、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模式具体运行机制

1.联系社区

在学期内,出于安全、便利的角度,寻找离学校路程合适、公共交通便捷的社区,签订服务协议。由专门人员与社区初步沟通,记录该学期活动内容大致规划以便清楚传达给队员。

在寒暑假,队员意向以及国家政策寻找合适的农村社区,进行一段时间学前教育支教,这个联系工作可以在放假前后进行。如每年的暑期三下乡就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之下,我们也可以发挥专业所长将教育带进有需要的乡村社区。

2.组建团队

团队构成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主体,校内其他专业学生为辅,具体的人数根据根据自身发展的规模来确定。在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促进彼此良好发展和成长。人员选拔要拥有严格的要求,经过第一轮面试的初步选拔后进行第二轮面试。队伍建成要大家共同制定队伍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要定期开会探讨各类事宜,共同努力形成队伍自身形象和文化。

3.队员培训

队长需要针对撰写活动策划、开展活动、活动总结、拍照技巧、宣传工作等进行培训,让队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知识储备。培训的方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主要是将队员组织起来共同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理论学习以及素质拓展学习;线下培训方式由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与老师指导为主,通过这些分享和指导提升大家的经验储备,也用他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情怀感染队伍的成员,让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有着更深的情结。

4.分组撰写服务计划

团队组建之后,根据校历规划出一个学期的活动时间安排;按照合理搭配原则将成员进行分组,设计教学活动以及策划其他活动,主要是主题活动和教学活动两大组,大组人员又可分为6人左右一个小组,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组别人员半学期交换一次,撰写相应计划的人员在该活动开展时必须参加,其余人员可灵活安排。开展主题活动目的是丰富社区幼儿活动形式,增添生活的乐趣;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弥补社区专业师资缺乏,以及培养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

5.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服务形式主要是主题活动和教学活动两种。主题活动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公益活动,为的是丰富社区学前教育形式。主题活动内容如书籍捐赠、传统文化活动庆典、亲子活动、感恩活动、传统礼仪文化学习课堂、个别教育活动等;教学活动则根据队员能力、幼儿兴趣、队员兴趣等多项指标进行开展,也可以是队员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的教学试讲等内容。

6.服务资料整理

这个步骤包括三方面:每次活动总结包括口头总结以及书面总结,在活动开展结束收拾完场地之后团队参与人员以及社工需要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谈谈今日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在此之后总结撰写负责人结合大家的谈话,在专门的总结文档上做好相应记录。

社区儿童信息记录主要是针对当前国内幼儿园幼儿信息记录机制不够完善提出,目前处于尝试记录阶段。记录可从该幼儿活动参与度、今日闪光点、语言表达能力、对老师指令理解程度、课外知识积累等多方面进行。可以最后制成档案,反馈给社区和家长。用这种记录培养学生们记录教育对象学前阶段相关信息的意识,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更加专业的记录打下基础。

幼儿研究素材积累主要是让队员在与社区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做下相关记录,特别关注一些特殊案例,为高校老师、同学做幼儿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素材支持等留下支撑材料。

7.成果转化

当我们把平时的工作做好,学习学好,再积极投入大学生各类活动和比赛。更加可以锻炼我们的各方面能力。同时,基于我们平时的实践训练,在思维和素材上都让我们具有一些参加大型活动的能力。这些活动除了让我们得到更加真实的训练、获得成长以外,更是为专业争光、为学校争光的事情。成果转化包含三方面内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师范生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8.评估总结、延续传承

一个学期的工作临近结束时进行总结,评估每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让每一位队员对本学期的亮点和不足以及自我优势和不足有所了解,让队员能够从中找到自我改变的方向,也让队伍的工作调整方向更加明确。

(二)模式运行过程注意事项

1.高校与社区沟通工作

高校与社区要拥有良好的沟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彼此有什么需要协调的要及时沟通解决,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影响工作顺利开展和长久运行。社区要积极帮助活动宣传,提高居民对来自高校的年轻老师们信任和好感,高校也要向学生传达社区的期望,让学生懂得以认真踏实的态度融入这项志愿服务,给彼此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双方的良性交往合作。

2.模式迁移运作时要合理处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模式的运行方式在经验的总结上所得出的观点具有一般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当模式被运用到其他高校与社区的联系中时,应该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之上根据时间、空间、人员的异同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运作。

四、具体案例分析

西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组建了一支为儿童服务的青年服务队——“西华大学萌牙专项服务队”,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为社会做一点服务,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提升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队伍人员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少部分学校其他专业学生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数17人,校内其他专业学生人数8人,共计25人。

队伍建成到现在一共接近四年多的时间,按照固定的时间安排在郫都区城区社区、乡村社区开展课程、组织活动100次+。在做服务工作的时候进行资料整理和归纳,结合实践经历与社会热点问题、社会需要等进行思考分析,开拓创新,利用这些经历和自我沉淀积极参加国家、省内、校内举办的各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与其他优秀奋进得人一起拼搏和成长,把服务转化成自我的收获,实现对自我的培养。下面是这支队伍在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些成果转化:

以《四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联盟——萌牙计划》项目获得四川省创青春公益组奖项、成功立项学校省级课题、开展第二课堂工作室等。

在四川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奖励。在四川省内这是考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对权威的一个平台,在2018年,队伍负责人代表学校参赛获奖,长期的社区活动让其拥有一定的活动组织和开展能力,成为一个被培养的对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成绩。成果的收获有许多原因,但很大一部分则是服务队所给予的成长。

在2018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萌牙组建的团队获得成都市级表彰。下乡队伍的组建也采用服务队的构建方式,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活动最终我们得到了村民和领导的好评。所以,其实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独特的服务方式,都可以进行操作。

评价学生是否成才不是一定要看他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是在一个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合理竞争中平衡自我的人一定比一个什么都不参与的人得到更多的锻炼、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

结束语

对于一种模式来说,评价其价值还应看它延伸出去能产生的社会意义,高校与社区学前教育互助模式将认真服务社区作为基础,融入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科研能力、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感等融入其中形成完整系统,从学生出发与社区学前教育发展解决问题,为社会培养肩负责任与使命的青年人才,对社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先富,吴小贻.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和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6):72-74.

[2]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区公园进行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3):23-26.

[3]李相云.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王晖.论学前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J].教研前沿,2013

[5]罗英智,李卓.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1):44-46.

[6]王晓梅.瑞吉欧.埃米利亚学前教育方案的生态学启示[J].教育探索,2012(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