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达本位教学观的朗读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基于表达本位教学观的朗读指导策略

付荣清

福建省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365400

摘要:表达本位教学观,指语文教学应以培养或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思想与观念。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限性与口头表达的便捷性,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重视文本朗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文本朗读的总体指导策略是“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以读促说”,具体形式为:感知性阅读,让学生通晓文意;理解性诵读,让学生把握内涵;揣摩性吟读,让学生领悟精髓;思辨性咏读,让学生超越文本。

关键词:朗读阅读诵读吟读咏读

表达本位教学观,指语文教学应以培养或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所谓表达本位,指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本来地位。学会表达,是人们学会生活的基本素养,更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表达本位教学观形成的依据。

语言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两种形式。语言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书面表达则是语言表达的发展,两者既相互依赖又互相促进。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限性与口头表达的便捷性,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它取决于对文本朗读的流利程度,又取决于朗读中的语言积累,更取决于因朗读训练而形成的内在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重视文本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就文本朗读的指导策略,结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感知性阅读,让学生通晓文意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通常要经历初读、细读、精读、深读四个阶段。初读,其任务是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基本能通读全文。细读,指朗读中在不误一字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理解每一句话,并把握文本的思想。精读,指能鉴赏文本中字词的妙用、优美文句、精彩片段、描写特点等。深读,指能领悟文本的寓意。感知性阅读,就是指通晓文意的初次朗读。所谓感知,这里指以眼睛为主要感官的文字性辨识,它可能表现为停顿、断续式的不流畅,也可能表现为少字、添字或错字式的粗读,然而并不影响他们对文意的通晓。感知性阅读,它既是检验学生通读文本能力的活动,又是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能力的最佳契机。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先认识生字词而扫除初读的障碍,然后是教师领读。当然,这种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通晓文意,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错读,而且还可以达到一定的流利性,然而这种阅读仅仅是学生对教师朗读的模仿,对文意的感知也并非是个体的思维产物,因此它不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反映。相反,让学生尝试自主性的初次阅读,虽然会因生字词而造成阅读障碍,但这正是训练学生自主认识生字词的机会。对于生字词,它确实是学生在感知性阅读中的障碍,然而从引导学生联系前后词语或句子来理解生词的含义,何以不是克服阅读障碍的“良方”?即使不能理解,教学中也不必过急,可以留在“细读”阶段而加以解决。

二、理解性诵读,让学生把握内涵

理解,这里指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如果文本是记叙某件事,那么理解就是指对这件事发生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认知。从文本内容结构而言,理解就是指对文本内容逻辑关系的认知。如果针对每一句话,理解就是指对这一句话内涵的认知。如《难忘的一天》,结尾有这样两句话:“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所谓理解,就是指学生明白这两句是借景抒情。美好的环境会让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反之,愉悦的心情又会使人觉得周围的环境特别美。这句话就是文本中“我”兴奋心情的写照。

诵读,指大声朗读。理解性诵读,指不误一字的大声朗读,而且能体现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文本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或体现作者的情感。因此,引导学生开展理解性诵读是促进学生把握文本思想的重要方面。

三、揣摩性吟读,让学生领悟精髓

朗读是一种体验性的语言表达训练。朗读的过程,既是读者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又是读者对作者情感倾向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具有以读者为中心的主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本的正确朗读。吟读,指控制节奏、声调、语气的朗读,不仅要准确地表达每一句话的情感内涵,而且要突出某个字词在文句中的地位与作用。吟读,与诵读相比,它具有更强的情感色彩。揣摩性吟读,指读者对文本深层次内涵有着一定揣摩思考且通过节奏与语气的控制来表达文本内涵的朗读。从揣摩的内容来说,它可能是对某个字词运用的推敲,也可能是对某种描写手法的品味,还可能是对文句意境的辨析。因此,指导学生开展揣摩性吟读是促进学生领悟文本思想与艺术精髓的良好方式。

四、思辨性咏读,让学生超越文本

咏读,指具有唱歌性质的朗读,它不仅要求朗读时具有抑扬顿挫的声调与语气,更要求学生具有能背诵的熟练程度,同时还要求通过神态或动作而加以配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如果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小画家”表演“画画”的动作:小鸡步伐轻盈,小狗时跑时跳,小鸭摇摇摆摆,小马蹦蹦跳跳,青蛙闭目养神……其他的学生一边齐读一边拍手打节奏,那么这种课堂活动必然是其乐融融,学生们自然会体验到这种咏读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伍振国《朗读训练指导》.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6年9月。

[2]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