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林琰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高三是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更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达到高考考纲要求。高三教师必须加强研究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的因素,注重学生思维技能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解决思维技能有效教学

高三是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更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达到高考考纲要求。常常有些学生对知识点的复述很好,可解题时仍然出错,不能有效答题。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研究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的因素,注重学生思维技能培养,从而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疑促思,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组块

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上,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可能是造成

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2】专家的专业知识不仅数量多,而且知识是按层次结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高三教学应帮助学生构建更多的专业知识组块,并教会学生如何构建知识组块。构建知识组块,其实是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的思维过程。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学生跟随老师实践对知识再加工的过程。这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不仅构建了知识组块,更重要的是习得知识精加工技能。

1将零散点滴的知识点连成串、结成网

高中生物有许多零散的知识点,须将这些知识连成串、结成网,构建成有意义组块。连串结网关键是找到一根合适的思维线索。例如,复习“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路径”后,一步步提出问题“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各实验用的是什么同位素,”学生会得意洋洋地一一说出。再次提出“你们有没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此时学生会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再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找出差异:课本上有的说同位素,有的说放射性同位素。再次提问“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放射性检测仪检测,那没有放射性的的同位素标记的实验该怎样检测”,促进学生思考。这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不仅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实验,而且使学生学习了整理知识的技巧。

2跳出章节具体知识,把握教材体系

理科生学习高中生物5本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模块。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学习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和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基础,每本教材又有各自编写主线。高三学生更关注各考点的细节知识,很少注意教材编写主线,这样较难形成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复习时有必要让学生读读每册书的目录,明确教材主线,串联起一个个知识的珍珠。如复习必修二时,让学生看教材目录,回忆所学知识点,寻找教材编写主线。这样以科学发展史为主线的编写思路就呈现出来。知识脉络清晰,知识的储存和提取会更有效。

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再发现,遗传因子概念出现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减数分裂过程,类比推理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1910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生物学界激烈争论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转化因子

1944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958年科学家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科学界继续探索基因的作用原理

3加强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思维的核心是概念。生物学概念很多,引导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解读辨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复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时,不仅要识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定义,更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学生都可以准确回答,因为这个定义很容易识记。但学生往往因不能准确判断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而失分,就是因为没有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学生对一些只闻其名而不曾亲见的微生物所知甚少。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归纳整理生物界的分类,明确各界生物范围,尤其是对最易出错的名称中带“菌“和”藻“的生物的判断。

二、出声思考,传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能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3】面临新问题情景时,专家能在问题情景中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的刺激模式(信息),而新手能知觉的的信息很少【4】。这也就是说,教师能从试题中迅速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并识别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师的问题解决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非常明确,很快找到连接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通路,从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长期解题经历的积累。问题解决过程是看不见的心理过程,教师如何知道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呢?教师又如何将自己的优化策略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呢?出声思考(loudthinking)【5】!教师通过例题的讲解,讲出自己解题时使用的策略,讲出自己读题筛选的信息,讲述自己联系的概念或原理,讲述自己如何运用信息、原理或规则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让这一隐性思维过程外显出来,使学生能够跟随学习、模仿、借鉴。学生讲述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问题解决的障碍,从而针对性的施教。学生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强化、习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而是靠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技能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精加工的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中,反复的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推理等思维操作,发展和提高思维技能。

主要参考文献

1-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6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