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元素》一节说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碱金属元素》一节说课

张士龙

张士龙(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说课是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说课,使教师更加了解大钢、深入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采用有效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将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到实处。

【关键词】综合能力、承上启下、启发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学模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0-019-01

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同时迫切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碱金属元素》说课的几点看法。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本节课是系统认识组成、结构相似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起始课。它是初中学习的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和钠及钠的化合物知识的延续与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等知识的基础。学好本节课,既能加深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指导后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元素"族"的概念,进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中学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研究的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及物理学等学科都有内在联系。碱金属元素性质在生活、生产实际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对于高科技发展及人类的贡献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本节课内容既是本章重点,又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3、重点、难点、疑点: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考虑到我校较优越设备条件,选择了对比与实验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碱金属中的几种元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以对比,并与其结构相比较,通过实验,启发学生主动地去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识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借助化学实验和实物投影等手段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生

1、学生现有基础和困难: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通过实验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往往他们的观察现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够。另外,学生刚进入高中,知识容量小,只有简单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对一些组成、结构相似的元素及化合物没有系统的认识,也没有经过科学方法的训练,逻辑推理能力不强。

2、学习方法:

(1)教师向学生讲清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大胆实验。指出实验观察点、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掌握好观察时间。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原因,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及语言表达上的错误。

(2)用对比方法,使学生认识碱金属共性和关系性。提醒学生要注意新旧知识联系,使学生较为顺利、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节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3)通过讨论和习题训练,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理解,深刻认识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四、说教学过程

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化学常规教学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反应了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因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到具体化学知识同时,又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教育。基本结构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使抽象结论具体化四部分。本节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提出问题:

本节课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来之后,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从而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通过提问,诱发、激起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分析材料:(是本节课中心环节)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化学事实、本节内容分析,使学生体会要领,从笼统认识深入到各个部分中去,使表面认识进入到内在、本质认识。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内容略)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对学习对象分析自然得出结论,而不是把现有的结论塞给学生。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以后学习提供依据、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使抽象结论具体化:

加深对具体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认识达到具体程度。掌握具体概念,避免了认识上的孤立与僵化,逐步克服理解知识的片面性,从而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运用自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巩固提高]通过课堂训练题,课后作业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