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康复中针灸疗法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中风患者康复中针灸疗法的效果

陈丽娜

陈丽娜

四川省万源市中医院康复科636350

【摘要】目的对中风后康复过程中针灸疗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中风康复的6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的患者各有3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针灸的治疗,每10天作为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应该有3天的间隔,连续治疗3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总体上的有效率是83.6%,对照组的患者总体上的有效率是71.9%,两者之间存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可以显著的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患者;针灸疗法;效果

中风的60例患者均都是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病人。观察组的患者有3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龄在46-7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2.9±5.2),患者的病程在12-110天之间,患者的平均病程是(60.1±10.9)天:对照组的患者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在45-7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7.1±6.9),患者的病程在10-116天之间,患者的平均病程(65.1±12.9)天.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的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较为难治愈的疾病,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每年发生中风的患者可高达200万人。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风急性期的死亡显著降低,但是致残率仍然超过80%。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运动对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有明显的疗效。针灸疗法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中风之后的抑郁、吞咽困难、失语、运动出现功能性障碍、肢体肿痛、平衡功能的障碍、肩手综合征、排尿的功能障碍等的康复治疗。针灸治疗的方案主要是针灸学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临床医学针灸过程之中,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经络穴位的功能、特性以及针灸的特点,进行穴位、刺灸配伍的治疗组合。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针灸治疗的方案的规范化、定量化、定性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差异性,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主要参考的是1995年由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所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1.3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的关于对中风病患者的诊断标准,病情经过颅脑CT或者MRI的证实:患者第一次发病,病情存在较为显著的神经上的功能性障碍;意识较为清晰,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患者是自愿参加本次的研究病情直至研究结束。

1.4排除标准

急性脑卒中或者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严重的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妊娠、肿瘤以及较为严重的凝血功能性障碍的患者;严重惧针的患者;没有明确地址以及电话,没有办法进行回访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西医的常规性治疗,以舒血宁注射液10ml静滴,1天1次;吡拉西坦的注射液250ml静滴,1天1次;10天作为一个治疗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有3天的休息时间。

(2)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的原则主要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活血通络为主要目的,主要以三阴交、百会、水沟、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为主要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穴位采用补发,其余得诸多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伴有失语的患者配金津、廉泉、玉液;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配天突、天柱、哑门;伴足内翻的患者配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伴足外翻的患者配中封、太溪、纠外翻;伴有尿失禁、尿储留的患者配气海、关元、中极、曲骨;伴大便有障碍的患者配支沟、天枢。其中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以适当以艾灸对患者进行灸治。

1.6统计学处理

以SPSSl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将住院时间分为三档,时间分别为两个星期内,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以及一个月以上,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1。通过进行对比,我们发现通过针灸治疗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较短,所以,这就表明患者通过进行针灸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3讨论从目前来看,医疗机构治疗中风主要是通过内科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做法是消除病因、加强脑组织的氧供、降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中风患者应该注意锻炼,为了能够尽快的康复,通过中医进行治疗首先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治疗,进行针灸治疗可以使患者血气平稳、经脉通畅,有效缓解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明显改善患者受损伤部位的血流量,进一步降低颅内压以及缓解水肿现象,同时可以激活患者的脑血管调节制剂,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在治疗中风上还是具有差距的,他们的出发点与观察点都存在差异,但是,二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中医学的针灸疗法在治疗偏瘫的过程中也借鉴了现代医学的一些理论。如运动模式发生改变是造成中枢性瘫痪的主要原因,将偏瘫分成6个阶段:初期为开始发病到发病十五天以内,称为完全性瘫阶段,会发生间断性休克;第二段时期为发病十五天以后,这个时期患者肌张力逐渐提升,出现联合反应以及轻度痉挛;第三阶期肌张力呈明显增强趋势,表现为明显的痉挛现象;第四阶段痉挛情况缓解,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第五阶段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第六阶段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针对以上中枢性瘫痪的六个阶段,分为三个时期进行针灸治疗,不同的时期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作者通过分析6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出,通过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患病的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因此,从临床治疗的效果可以看出,通过针灸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状况。所以,这就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中风患者时,一定足够重视针灸疗法,对任意中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针灸疗法,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雨乐,蔡叶峰,郭建闻,刘貌才.缺血中风中医证候的历代文献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09):89-90.

[2]刘铭,王海苹,余舒光.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1,21(7):100-102.

[3]惠健荣,裴健,宋义,傅琴慧,惠见萍.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研究与应用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