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初发心房颤动的冠脉病变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初发心房颤动的冠脉病变特点

赵思源

赵思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22023)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112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AMI合并NOAF者15例,对非房颤组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及梗死相关血管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NOAF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更多,病变范围更广,2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值均<0.05),梗死相关血管更多见于前降支病变,统计有差异性(值<0.05)。结论AMI合并NOAF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提示病情严重,近期预后不良。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病变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236-01

心房颤动是AMI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并发症,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对112例确诊AMI患者的回顾分析,探讨AMI合并房颤患者的冠脉特点。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AMI并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STEMI或NSTEMI)为研究对象,所选AMI患者均未行急诊PCI或溶栓治疗,予发病7-1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标准:1)既往有房颤、瓣膜病、甲亢病史;2)合并严重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AMI同时满足以下3条诊断标准中2项,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有缺血改变并动态演变;3)肌钙蛋白升高及CK-MB升高达正常上限2倍以上且有动态改变。NOAF诊断标准:既往无房颤或房扑病史,AMI7天内记录到房颤发作,且发作时限大于30秒。

1.2方法:

112例患者均按临床路径管理,分为对照组(n=97例)和合并房颤组(n=15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1)冠脉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2)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指病变长度<20mm,弥漫性病变指病变长度≥20mm、一支多处病变、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呈松散弹簧状;3)梗死相关血管:分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较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均>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

2.2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对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房颤组其三支病变发生率高(p=0.000),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也高(p=0.044),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梗死相关血管更多见于前降支(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n,%)

3讨论

房颤是AMI常见的并发症,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统计资料,AMI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8.2%,文献报道[1]6.5-11.3%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NOAF,本研究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3.4%,比文献报道略高,可能与入院患者急诊未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有关。AMI并发房颤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但相关研究表明可能有多种因素的参与,包括炎症、心房缺血或梗死、交感张力的改变、代谢异常以及心房压力的增高等。AMI合并NOAF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损害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的发生率。CASS研究表明[2],房颤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它使AMI患者死亡危险增加一倍。本研究表明AMI合并NOAF其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病变更为多见,且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均提示病变重,预后差。因此,AMI在住院期间合并NOAF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对AMI患者及早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开通梗死血管,挽救频临坏死的心肌,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同时对合并NOAF患者加强救治,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AronsonD,BoulosM,Suleiman,etal.RelationofC-reactiveproteinandnew-onsetartialfibrillation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mJCardiol,2007,100(5):753-757.

[2]FusterV,RydenL,CannomDSetal.ACC/AHA/ESC2006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rtialfibrillationexecutivesummary[J].JACC,2006,48(4):85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