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经济决策审计监督层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浅谈如何提升经济决策审计监督层次

冯霞

冯霞(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决策是某单位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从若干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决定和行动的过程。

关键词:提升经济决策审计监督

0引言

作为经济活动的监督者,审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维方式,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手段,力求在宏观和全局深入分析单位经济决策情况,有效提升监督层次,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秩序、维护广大职工利益、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1转变传统审计观念,注重增强宏观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经济决策审计是高层次的审计监督模式,要有效开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的观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运行规律,跳出狭窄的财务收支查错纠弊、就事论事的小圈子,站在促进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为出发点,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评价相对静止或孤立的经济事项,从机制、体制、法制、民主等视野去评价微观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由侧重微观真实合法向注重宏观效率效益质量转变,以促进宏观经济活动的安全优质高效运行,切实为建立和健全经济运行机制、维护规范科学的管理秩序、完善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要重视审计方法创新,实现审计手段的科学化和高效化。要以构建有效的经济决策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目标,将宏观分析评估手段融入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招投标审计、工程决算审计以及物资采购审计等常规项目中,既可以在事后对整个决策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计,也可以将事前、事中任何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切入点,进行解剖式的、随机的考察。这种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全方位审计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决策审计必须从财务账目的查错纠弊中摆脱出来,运用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采用纵向跟踪问效、横向比较分析、综合量化定性、外延调查取证、审计结果公式等方式,势必引导审计工作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集中关注决策过程及结果的真实、合法及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效能,不断提高了宏观分析和把握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2引入效益分析机制,注重提高审计判断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经济决策审计最终关注的是经济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的优化配置程度,即效益性是其核心内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经济决策审计必须引入效益分析机制。经济决策效益分析就是要求审计部门在对被审计经济决策事项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有关审计方法对经济决策事项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测评。其目标就是以揭露经济决策失误、决策无效益或效益低下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经济决策效益分析重点应考察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决策机制的健全性。二是决策内容的正确性。三是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四是决策实施的有效性。五是决策对象(决策实体)的效益性。

3评估内控完善制度,注重强化对权力配置规范性的监督

决策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体系中内部控制的完备程度。决策目标无法实现,表面上可能是客观原因造成,但主要原因往往是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所致。因此,经济决策审计必须注重内控制度评估,尤其是对权力配置运用的监督。评估内控制度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贯彻程度,即从具体的经济活动中考察制度的执行力,看是否有超越既定规范配置权力、违规操作等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建章立制的完善程度,即通过查阅各部门相关资料、文件等,考察决策者是否合理细化和明确制度,是否存在管理的盲区和漏洞;三是内控制度中互相制约牵制的科学程度,即采取流程测试法,按照既定程序,考察这项控制的具体应用者及应用方式,应用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并与单位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对比和模拟演示,从中发现重点环节和程序上存在的制度缺陷。同时,应着重防止三种现象:一是防止把建章立制作为内控制度完善的标志,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二是防止把健全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作为内控制度完善的标志,没有意识到决策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各自应当承担的职责;三是防止把集体研究决定作为内控制度完善的标志,错误地认为经过集体研究的经济决策就是正确、可行、科学的。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因小集体利益或因权力配置不公等因素,也会导致决策的不正确。

4涉足反职业贿赂领域,注重深化决策者廉洁自律方面的考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纵向与横向等彼此经济领域的交往和合作也进一步增多,这也导致工程建设、集中采购、资源开发以及其他领域的贿赂行为存在日趋增多的隐患。审计监督也随之面临新挑战,而经济决策审计为做好这一监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由于职业贿赂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具有十分隐蔽的特点,很难从正常的财务收支管理中发现。因此,经济决策审计要向反职业贿赂领域拓展,必须摆脱传统审计查账的思维定势,深入了解所在单位的对外经济往来情况,从相关会计资料、经济合同、招投标过程等环节入手,充分运用群众监督、外部调查等延伸审计手段,以敏锐的目光、独特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从发现的各种可疑的联系和违规问题中,寻找职业贿赂的重要线索。当然,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有些问题可能很难查证,但就决策实施行为而言,一方面,发现此类现象,可以对其进行描述,以反映其决策的不合理,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抓住决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外部延伸审计、调查,注重社会反映和群众举报,取得更具价值的审计线索,从而达到避免职业贿赂的审计目标。

5建立监督问责制度,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要积极利用审计建议、移送处理、公示结果等手段,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落实监督问责制度。要调动各方面监督力量,促进监督体系整体合力的充分发挥,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使决策者在决策中做到科学、规范、谨慎用权。一是要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审计公告等形式,将纳入审计范围的重大经济决策审计结果进行公示,扩展监督阵地,增强重大经济决策透明度,形成全方位监督合力,发挥整体联动监督效能。二是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同纪检等组织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运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将决策责任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发挥审计建议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审计工作接触问题多、涉及面广的优势,加强同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加大对审计存在问题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并力求上升到理论层面,从机制上、体制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切实体现维护经济秩序、服务企业长远发展大局的最高审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