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侯嘉铭

侯嘉铭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塔西坡小学26672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仅主动获取知识,锻炼了能力,发展了智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也不是学生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而是赶鸭子上架。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先预习,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如果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足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注重评价,在激励中阅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生自尊心强,爱表现,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辟“阅读园地”。在墙报上开辟出阅读园地,把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是自己父母辅导的,也可以是自己学的,也可以以画画形式记录下来的。建立“阅读档案袋”,写好读书笔记。学生阅读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会渐渐遗忘,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制作了“阅读档案袋”,写好读书笔记。将每天阅读的文章美好片段,课外收集到的广告语等装入袋内,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全班交流或小组互相交流的方法,交流阅读体会,并在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阅读能够理解语言,不仅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能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熟课文,再读出感受、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