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思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思索

李巧云

李巧云山东省栖霞市翠屏小学265300

一提到幼儿园,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子;而孩子一入小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

一、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误区

1.片面衔接。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激励下,只重视智力衔接。绝大部分家长给孩子报拼音班、奥数班、英语班,而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纷纷开设各种小学课程,甚至有的幼儿园提前使用小学教材,导致目前幼儿园教育普遍严重的“小学化”。很多人在谈到现在的教育时都同意这样的说法: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东西,中学学大学的东西,到了大学再返过头来学幼儿园应该学的东西,比如独立自主,看上去教育走入了怪圈。

2.形式衔接。幼儿园多在外部的环境和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桌椅的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上下功夫,却忽略了如何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突击衔接。绝大多数幼儿园认为幼小衔接只是大班的事,与中小班没有关系,很多在幼儿3、4岁入幼儿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习惯等都在大班最后一年甚至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

4.单向衔接。在衔接教育的实际操作中,所显现出来的现象大多是幼儿园唱主角,忽视小学的协调工作,小学关注的是与初中的衔接,这样一来,便在思维上形成了一种习惯: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的事,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二、实现幼小衔接的措施

1.家园互动。幼儿园是一所家长学校,可根据大班幼儿面临的新问题,设立“幼小衔接宣传栏”,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的异同,帮助家长纠正片面注重智力衔接的错误观念;编写家园小报,向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宣传工作,让家长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步调一致,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稳步提高。

2.师师互动。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缺少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互相学习课改新理念。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进行角色“反串”,每学年一次让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换岗任教,这样从真正意义上缩小衔接的坡度,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3.师幼互动。幼儿园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舍及设施,参观小学的一日活动,包括上课、做操、升旗、课间活动等,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喜欢上小学的情感。在入小学前两个月向幼儿“吹风”,告诉他们快做小学生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并安排角色游戏,让孩子担任“老师”,老师担任“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教师的身份,消除紧张情绪并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为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4.园校互动。

(1)教育方法的调整。幼儿园提倡保教并重,一日活动各环节都由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教师给幼儿营造的是一种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大班教师可制订一套行为规则,大胆放手让幼儿去执行,要求幼儿自觉遵守,自我监督,学习自主、自律,有张有弛,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而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小学教师不应只承担学科教学工作,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2)学习方式的调整。幼儿园强调幼儿在玩中学,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五大领域各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会贯通,没有明显的科目学习界限,学习氛围自由、宽松,不会给幼儿造成学习压力和负担。到了大班,教师可选取适用的学习内容,相对延长集中学习时间,强化任务意识,并对幼儿的作品、作业结果进行评价。小学进行的是正规科目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决定了小学的学习方式以集中教学为主。一年级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的调整。幼儿园的评价工作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用划一的标准,慎用横向比较,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注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孩子们听到的都是“你真棒”、“你真可爱”、“你能行”等表扬的话语,幼儿很少体验到挫折。到了大班,可开展各种趣味竞赛活动,让幼儿体验胜负,学会挑战困难,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与自卑情绪。小学教师也应改变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要注重个体持续发展,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少讽刺挖苦,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总之,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一年级,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幼儿园、小学、家庭要多了解儿童,多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促进孩子健康成长。